白崇禧將軍的小兒子叫白先敬。據(jù)說,小兒子每次跟人打架,白崇禧第一句話常常是問:“是欺負別人還是被別人欺負?”如果是兒子欺負他人,兒子就會當場挨揍。之后,他還要拎著兒子的耳朵,親自上門給人家道歉。
當然了,如果是被別人欺負了,白崇禧會補問兒子一句:“你還手沒有?”如果沒有還手,也會挨揍,而且會比前一種情況揍得更慘。
這樣的教育不會出兩種人,狂徒和懦夫。因為,這樣潛移默化的結(jié)果會讓人漸漸生有兩顆心:敬畏的心和無畏的心。無畏,方能有所為;敬畏,才能始終有所不為。
曾在理發(fā)店見過兩個大約七八歲的孩子,是一對雙胞胎,要把墻上的畫撕扯下來。大約是鎮(zhèn)店之寶吧,老板看起來很著急,不斷變著花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期哥倆能放過這幅畫。而這期間,孩子的媽媽一直在玩手機,聽任孩子們頑劣。后來老板厲聲呵斥了一句,坐在一邊的母親突然變了臉,站起身來,寒聲說:“多少錢,弄壞了我們賠!”老板趕緊滿臉堆笑。誰料到,兩個孩子中的一個突然也學著母親的樣子,嘴角傲慢地翹起,來了一句:“多少錢,我們賠!”
盛氣凌人的父母培養(yǎng)不出沉靜有教養(yǎng)的孩子。當然了,不是小樹不想長好,是風刮歪了。
賈平凹先生在散文《酒》中也寫到父親。他說,有一段時間,寫文章寫出了一些煩惱,但他并不想讓父親知道,誰料到,父親有一天自己跑到城里來了。本不喝酒的父親,沒來由地要跟他喝酒,喝著喝著,父親突然說,你的事,我都知道了,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不會有大出息。當然了,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咱不怕事。我就是怕你不經(jīng)事,過來看看你,告訴你這幾句話。
這才是響當當?shù)母赣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