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紅”出自明代杰出戲曲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姹美麗,嫣妖艷,用以形容各色的花朵爭相斗妍,也寫作“嫣紅姹紫”。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代表著喜慶、熱鬧與祥和。從朱門紅墻到紅木箱柜;從本命年的腰帶、佩玉的流蘇到壽星的壽服、壽桃;從舞龍燈的繡球到鑼鼓嗩吶的飾物;從開張大吉的剪彩到恭賀新禧的賀卡;從銘刻著權(quán)力的印泥到記錄著功勛的錦旗;從過年過節(jié)懸掛的燈籠到家家戶戶張貼的春聯(lián)、倒福和窗花……紅色經(jīng)過多少代潛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中國人的靈魂,成為當之無愧的安身立命的護身符。而由溫暖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化合而成的紫色,在中國傳統(tǒng)中是尊貴的顏色,代表權(quán)威和聲望,與幸運和財富相關(guān)聯(lián)。如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亦有所謂“紫氣東來”。
姹紫嫣紅不僅撩動人心,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讓家居氛圍充滿活力。而姹紫嫣紅的家居飾品更是營造圣誕、新年喜慶與歡樂氣氛不可缺少的主力軍。中國人自古就有身著紅色喜慶,且能驅(qū)邪降祥的說法。在這辭舊迎新之際,趕快行動吧,讓自己溫暖的避風港開遍姹紫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