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姜是山區(qū)特有的經(jīng)濟作物,在湖北十堰地區(qū)曾有很大的種植面積。但由于過度發(fā)展,21世紀初黃姜價格開始暴跌,最低價曾跌至每千克0.2元,黃姜面積由此開始急劇減小。不過近年來黃姜價格出現(xiàn)復蘇,目前產(chǎn)地收購價格每千克回升到4.8~5元,每畝黃姜年產(chǎn)值可達5000~6000元,農(nóng)民種植積極性又開始高漲。為降低黃姜種植風險,離市場較近的城郊地區(qū),秋季可在黃姜行間移栽早萵筍,次年春季早萵筍收獲后及時點播鮮食花生。此模式可在基本不影響黃姜生長的情況下,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以下介紹其技術要點。
1. 黃姜種植
①選地播種。選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且未種植過黃姜的旱地,提前深翻炕垡。播種前畝施4000千克以上優(yōu)質農(nóng)家肥或火土灰,200千克黃姜專用肥,將地再次深翻耙平后,按80厘米寬起壟,10月中下旬播種黃姜,每壟播雙行,株距20厘米,播深10厘米,畝播8000穴左右,需黃姜種250千克。
②田間管理與收獲。第二年春季黃姜出土前,用百草枯或其他苗前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或在黃姜齊苗后中耕除草。苗高20厘米左右時,用竹棍搭“人”字形架,架高1.5米左右;幼苗封行前注意經(jīng)常除草,嚴防草荒;莖蔓超過架高后割去頂蔓,防止瘋長。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應加強對黃姜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的綜合防治,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后及時挖除,撒石灰粉消毒,同時全田噴施可殺得或用根腐靈灌根。秋季黃姜莖蔓枯死后,拔除竹架,清理地表莖蔓與枯葉,每畝追施2000千克豬糞水做越冬臘肥,隨后淺耕蓋肥。
第三年春季黃姜出苗前結合中耕除草,再次畝追尿素10千克、氯化鉀10千克。黃姜齊苗后搭架,具體管理與上年基本相同。秋季黃姜莖蔓枯死后,拔除竹架,清除地表雜物后開挖收獲。如果管理得當,兩年生黃姜畝產(chǎn)在2500千克左右,按照目前收購價格,產(chǎn)值過萬元。
2. 早萵筍種植
①選種與種子處理。黃姜屬莖蔓類植物,春季出苗晚,早期葉小、少,行間空隙大,非常適合套作??蛇x西寧萵筍、白尖葉萵筍、春秋二白皮等早熟、耐寒、抗病、高產(chǎn)的萵筍品種,畝用種10克。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冷水浸種、低溫催芽,種子破胸后播種育苗,苗床面積12米2左右。
②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2~3葉期及時間苗,3~4葉期定苗,保持適宜的苗間距離。育苗期間,結合抗旱治蟲每7~10天用0.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1次,促苗健壯生長。
③移栽、栽后管理與收獲。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黃姜播種后(或姜園清理后),選生長健壯一致的萵筍苗,帶土移栽于黃姜行間溝中,每條溝栽1行,株距20厘米,畝栽苗4000株左右,栽后及時澆定根水。萵筍苗返青成活后,每畝用500千克稀薄糞水追肥提苗,越冬前再追1次豬糞水。萵筍膨大初期,畝用20千克三元復合肥(溶入1000千克糞水中)再追施1次。萵筍生長后期,打掉基部葉片以利通風透光。若發(fā)現(xiàn)霜霉病、菌核病等,應搶在發(fā)病初期及時噴25%甲霜靈500倍液或10%腐霉利2000倍液予以防治。次年3月中下旬及時收獲騰茬,每畝可收萵筍2000千克,畝產(chǎn)值4000元左右。
3. 鮮食花生種植
①整地播種。黃姜種植后的第一年,莖蔓生長量不大,可利用行間空隙,夏秋季再種植一季鮮食花生,以進一步提高效益。具體方法是:早萵筍收獲騰茬后,在壟溝中撒施火土灰,然后深翻1遍。花生播種前打碎土垡,將土肥混勻。鮮食花生品種應選株型直立緊湊、早熟、結果集中、粒大飽滿的優(yōu)良品種,如魯花八號、魯花九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打窩播種,每條壟溝中點播1行,穴距20厘米,畝播4000穴左右,每穴播已發(fā)芽種子2粒,播后用土雜肥蓋種。
②田間管理與收獲?;ㄉ雒绾螅m時中耕除草,注意病蟲害防治。對苗期薊馬、蚜蟲,可噴滅多威(萬靈)等防治;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氟氯氰菊酯(土蠶快殺)灌根;對青枯病,主要靠改善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等農(nóng)業(yè)措施防治?;ㄉ曙枬M后及時收刨,清洗后搶早上市,一般畝產(chǎn)鮮花生250千克,產(chǎn)值近2000元。青花生秧曬干后,還可粉碎做生豬飼料。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北省竹山縣農(nóng)業(yè)局 郵編: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