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摘后,茶樹體內(nèi)大量營養(yǎng)被消耗,又遇炎夏高溫,土壤板結(jié),雜草叢生,地力下降,嚴重影響正常生長,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茶園高溫旱害的防救。
一、旱害的癥狀
一般受高溫干旱侵襲,持續(xù)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減少,茶樹就會出現(xiàn)受害癥狀。旱害癥狀首先始于冠面的葉片,受害葉出現(xiàn)赤紅色焦斑,其界線異常分明,但發(fā)生部位不一。旱害發(fā)生順序是:先葉肉后葉脈,先成葉后老葉,先葉片后茶芽,先地上部后地下部。大葉種比小葉種易受旱,幼齡茶樹、老齡茶樹比壯齡茶樹易受旱,臺刈、重修剪茶樹抽發(fā)的新枝易受旱。一般南坡向茶園和低洼地茶園的茶樹受害程度比北坡向和平地茶園的茶樹嚴重,土質(zhì)黏重或砂質(zhì)的茶園茶樹受害程度重,土壤肥力低的茶樹比土壤肥力高的茶樹受害程度重。
二、造成旱害的原因
①如長期不降雨,且茶園又不進行灌溉,同時晝夜溫差大,茶樹對水分的需要量和從土中吸收的水分量失去平衡,就會導致旱害。②如果長期空氣干燥,空氣濕度低于50%,并伴隨熱風,此時茶樹從土中吸收的水分不能補償因蒸騰作用而損失的水分,就會造成枝葉干枯,葉片脫落。③大氣溫度上升而引起。當外界氣溫上升到30℃,伴隨空氣低濕時,茶樹的新梢開始停止生長。④如果連續(xù)多天溫度都在30℃以上,特別是連續(xù)多天溫度達到35℃,就會引起茶樹葉片灼傷。
三、預防補救措施
1. 松土除草
松土的深度,在樹冠滴水線內(nèi)為10厘米,在滴水線外為20厘米,并挖掉石塊、雜草和草蔸,打碎土塊,疏松土壤,使其通氣、透水、提高積蓄和供給水肥的能力,加速土壤熟化,形成松軟肥厚的耕作層,可促進茶樹早生快發(fā)。
2. 適時鋪草
鋪草能保水降溫,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微生物,是抗旱的關(guān)鍵技術(shù)。鋪草最好在旱前完成,如果早鋪效果更好。秸稈和雜草都可以鋪,每畝鋪1000千克以上。草鋪在茶行的兩邊,保證茶行四周的土壤不裸露,鋪草厚10厘米以上。
3. 適當施肥
茶園適當施肥能有效提高茶樹抗旱能力,當干旱來臨或已遭受旱災,在茶園中適當施肥,能提高茶樹吸水能力與抗旱能力,特別是幼齡茶園,干旱季節(jié)適當施肥尤其重要。最好用腐熟稀薄的人糞尿進行澆施,也可用1%尿素或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不僅能補給養(yǎng)分,促進根系快長,而且也增加了水分,增強了抗旱力。
4. 整冠修剪
在保證樹冠上部圓頭形的前提下,應剪去雞爪枝、過密枝、徒長枝、叢生枝、枯枝和病蟲害枝。修剪長度是:側(cè)枝1~2厘米,主干和主枝2~3厘米。目的是使樹冠多長側(cè)枝和新葉,并使樹冠通風透光,以利葉片制造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達到高產(chǎn)的目的。但剪下的枝葉要集中燒毀,以防病蟲害傳播。
5. 合理采摘
干旱期間天氣炎熱,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極易老化,鮮葉品質(zhì)差,因而少數(shù)茶農(nóng)采取少采、粗采的采摘方法,致使留葉量過多,從而增加了茶樹水分與養(yǎng)分的消耗,引起茶樹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為此,干旱期間茶葉的采摘應堅持勤采、分批采、適時采的原則,實行采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和一芽三葉初展的采摘方法,既有利于抗旱,又有利于提高秋茶的質(zhì)量、產(chǎn)量和效益。
6. 防治病蟲
幼齡茶樹最易受小綠葉蟬和螨類的為害,在干旱季節(jié)更為嚴重。茶樹受害以后,茶苗停止生長,芽尖枯焦,甚至影響下年的芽葉生長,危害很大。如發(fā)現(xiàn)茶樹有病蟲應及時進行防治。防治小綠葉蟬可選用35%硫丹50~75毫升(1000倍液)或10%吡蟲啉15~20克(4000~5000倍液);防治螨類可用73%炔螨特40~50毫升(1500~2000倍液)或20%雙甲脒50~70毫升(1000倍液)。茶尺蠖、茶毛蟲等的幼蟲蛀食嫩芽、嫩葉,對產(chǎn)量影響大,每畝可用90%晶體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對水1000倍,稀釋后噴霧,每5~7天1次,連噴2~3次。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農(nóng)業(yè)局 郵編: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