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一大樂趣就是可以走到哪吃到哪,甚至可以用偶爾為之不妨吃一點的借口暫時拋卻忌口,愛上那些平時碰都不碰的食物。
N年前,第一次去重慶,從小到大都怕辣的我真是擔(dān)心如何過飲食這關(guān),因為哪怕點一盤不辣的菜,但剛炒過辣菜的鍋做出的菜豈有不辣之理。在南山山頂餐廳,當(dāng)?shù)嘏笥褎裎覈L嘗重慶泉水雞,其實早已被撲鼻的香辣氣俘虜了,就說服自己吃兩塊,結(jié)果卻是欲罷不能,吃了至少十塊,直至邊上的人看到我臉上當(dāng)場起了兩個大包才住口。從此把不吃辣的忌口拋到了腦后。同樣,在新疆,羊肉的正宗出身讓不喜羊肉的我居然愛上了羊肉串、手抓飯和烤全羊,還專挑肥的吃。旅行帶來的這種改變讓人一輩子受用。
可以走到哪吃到哪是福氣,哪能輕易浪費?在鄭州出差那回,主人帶去當(dāng)?shù)氐臓Z面館,叫了好幾個特色冷菜,外加每人一大碗用牛羊肉熬的湯燴面。平素就愛吃面食的我無法矜持了,在吃了那么多冷菜后還能把一海碗的燴面連湯一塊兒消滅了,看得主人目瞪口呆,自己也覺得偉大。以后每每遇到河南人,就提這家燴面館,自然就和對方拉近了不少距離。
在異地,不通言語的旅行客常會不自覺陷入“冒險”的境地。但秉承既來之則安之的原則, 最后常常有驚喜。有一年和女友在法國藍(lán)色海岸游走,當(dāng)?shù)夭蛷d菜單幾乎全是法語,我一字不識,女友也就會幾個詞,對著菜單我們只有干瞪眼的分。到了馬賽,我們想吃魚,去了港口邊上一家很熱鬧的餐廳。知道當(dāng)?shù)氐聂~有N種做法,還有著名的馬賽魚湯。好在我們認(rèn)識魚的法文寫法,就在菜單魚類欄目下胡亂點了兩個,暗暗祈禱別點了什么無法下咽的菜。好在結(jié)局相當(dāng)美滿,點的魚兩種做法都極其養(yǎng)眼養(yǎng)胃。
最好笑的經(jīng)歷是在有著阿爾卑斯山腳下“最美陽臺”之稱的安納西小鎮(zhèn)上。走在風(fēng)景如畫的“陽臺”中,我和旅友發(fā)誓要找家當(dāng)?shù)厝俗放醯娘埖?。最后我們的腳步停留在了老城一家門口有人排隊的小店那里,看到玻璃門上還貼著類似星級評論的招貼后,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輪到我們點菜時,還像模像樣地餐前菜主菜點心各點一份,而且特意要了不同的菜式。菜上來了,還納悶居然都是餅,只是餡料不一樣,這時才恍然大悟門口的“CREPES”的意思,我們怎就沒意識到這是家可麗餅店呢?我們認(rèn)識這個詞的呀!還好,這家店的可麗餅相當(dāng)美味,我們把點的餅全部消滅了,只是吃了這么多面粉,晚上要減磅吃素了。
在外旅行游走,了解當(dāng)?shù)厝宋?,學(xué)習(xí)歷史和地理, 嘗遍各地美食,誰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