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文言文中的名詞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把名詞臨時轉(zhuǎn)化為別的詞類,一般有四種情況: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名詞使動用法、名詞意動用法,下面我們就來逐一講解。
一、名詞作動詞
名詞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它在句子中常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它前面可以附加數(shù)量詞、指示代詞和形容詞。如果一個句子中的名詞并不具備名詞的語法特點,而具備了動詞的語法特點,那么,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名詞活用為動詞后,就具有動詞的語法特點,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與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guān)的動作、行為。這種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名詞后面帶賓語,一般活用為動詞。名詞一般是不能帶賓語的,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名詞的后面如果帶有賓語,那么,這個名詞肯定活用為動詞了。
例如:(1)但微頷之。(《賣油翁》)——只是略微點點頭。(2)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驢子忍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它。
以上兩例中,“頷”(原意為“下巴”)“蹄”(原意為“蹄子”)均為名詞,后面均帶賓語“之”,因此可以判定它們活用為動詞,分別解釋為“點頭”“用蹄子踢”。
2.名詞后面帶補語,活用為動詞。按照常理,名詞后面是不能帶補語的,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名詞的后面如果帶有補語,此時,名詞自然也就活用成動詞了。
例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唐朝慧褒和尚當初在那里筑舍定居。
句中“舍”(原意為“房子”)后帶有介詞短語“于其址”作其補語,可見,“舍”活用為動詞,解釋為“筑舍定居”。
3.名詞前面有能愿動詞(能、欲、可、當)或副詞時,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1)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鴻門宴》)——沛公想要在關(guān)中稱王,讓子嬰擔任丞相。(2)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范增屢次向項王使眼色。
(1)句中“王”前面有能愿動詞“欲”(意為“想要”),此處便活用為動詞,解釋為“稱王”。(2)句中“目”前面有副詞“數(shù)”(意為“屢次”),此處便活用為動詞,解釋為“使眼色”。
4.所字結(jié)構(gòu)“所”后面的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
句中“罾”(原意為“漁網(wǎng)”)與其前面的“所”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在這里活用為動詞,解釋為“用網(wǎng)捕”。
二、名詞作狀語
現(xiàn)代漢語除時間名詞和處所名詞有時可以直接作狀語外,其他名詞作狀語時,后面要帶上助詞“地”,或者前面有介詞,構(gòu)成介賓短語。但在古漢語中,名詞直接作狀語的情況很普遍,直接修飾、限制動詞,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飾作用。
1.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和狀態(tài)。
例如: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過秦論》)——天下人如同云一樣聚集起來,像回聲一樣應(yīng)和(陳涉),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陳涉)。
句中三個名詞“云”“響”“景”均作狀語,分別解釋為“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像影子一樣”。
2.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
例如: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
句中“舟”(原意為“小船”)直接作狀語,解釋為“坐船”。
3.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
例如: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每天為躲避元軍的騎兵出沒在淮河一帶。
句中“日”是時間名詞,直接作狀語,解釋為“每天”。
4.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地點。
例如:而相如廷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而(我)藺相如(敢)在朝廷上呵斥他。
句中“廷”是名詞作狀語,解釋為“在朝廷上”。
5.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例如:泰山之陽,汶水西流。(《登泰山記》)——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方流去。
句中“西”是名詞作狀語,解釋為“向西方”。
三、名詞使動用法
名詞在賓語前充當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成為或做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所表示的人或事。
例如:舍相如廣成傳舍。(《廉頗藺相如列傳》)——安排藺相如住在廣成傳舍(廣成傳舍:驛館名)。
句中“舍”即是名詞的使動用法,解釋為“使……住在”,意即“安排住宿”。
四、名詞意動用法
把名詞放在賓語前充當動詞,表示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就是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勺g作“認為……”“把……當做……”。
例如:吾從而師之。(《師說》)——我跟從他們并且以他們?yōu)閹煛?/p>
句中“師”即是名詞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師”,意即“拜……為老師”。
【專項訓(xùn)練】
1.指出下列各句中名詞活用的詞語,解釋其意思,并說明屬于何種活用方式。
(1)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
答: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答:
(3)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赤壁之戰(zhàn)》)
答: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答:
(5)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
答:
(6)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
答:
(7)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答:
(8)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尚書 禹貢》)
答:
(9)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赤壁賦》)
答:
(10)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
答:
(11)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項羽本紀》)
答:
(12)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答:
2.下列各句中,含有名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
B.吾從而師之
C.而恥學于師
D.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3.下列各句中,黑體詞屬于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項是( )
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下列各句中,黑體詞屬于名詞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外連衡而斗諸侯
C.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D.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5.下列各句分別編為四組,全出現(xiàn)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
①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雹谟嘧札R安舟行適臨汝③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④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⑤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⑥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⑦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⑧酈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⑨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⑩天下云集響應(yīng)
A.①③④⑦⑨⑩ B.①②③⑤⑧⑩
C.①②③⑤⑥⑩ D.②④⑥⑤⑨⑩
6.下列各句中,含有名詞意動用法的一項是( )
A.漁人甚異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p>
D.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