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擔任2014年春晚總導演”的消息已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馮小剛出任總導演,至少要闖過三道關。
首先要應對的是眾口難調關。春晚作為集歌舞、戲曲、相聲、小品、雜技等于一爐的“大雜燴”,雖然場面熱鬧,但要想做到雅俗共賞真的很難。另外,節(jié)目編排的程式化越來越嚴重,開頭是喜慶歌舞,結尾往往是恭賀新春,沒有新鮮的套路。其次是對趙本山依賴關。趙本山作為春晚最大的釘子戶,在民間具有十分廣泛的影響,真正受到社會底層的幾億農民的喜愛,可以說他是春晚的一道大菜。而讓大家開心地笑幾聲,開心地過個年,就是辦春晚的目的。不要動輒扣上低俗的帽子。雖然少了誰都能辦春晚,但至少要破解沒有趙本山的尷尬。
第三是人情關。春晚是個名利場,各類人都擠破腦袋往里鉆。曾經的春晚總導演王冼平爆料,某年春晚他共收到43張“小條子”。最硬的那張“小條子”是個女歌手,演唱水平無法恭維,但卻要求在12點獨唱。王冼平氣得要請辭春晚總導演。最終,這個女歌手還是在一個重要的時段開唱了。說實話,春晚的“釘子戶”的確太多,有的老臉已經讓人惡心,平常也沒有什么站住腳的作品,但年年在觀眾眼前晃蕩,真正老百姓喜愛的演員和作品卻杳無生息。
說實話,如今的央視春晚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已然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央視的編導似乎已經到了黔驢技窮、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能請馮導這個“外來和尚”出山,至于結局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王世全摘自《深圳商報》201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