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咱北京通州,會讓人立馬想起大運河邊上的古塔——燃燈佛舍利塔(簡稱燃燈塔)。燃燈塔是通州城的標志,也是明代“通州八景”之首——“古塔凌云”的所在。清人王維珍的著名詩句:“一支塔影認通州”,形象地描繪了通州塔的雄偉、挺拔與壯觀,以及她與通州與大運河存在著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通州人愛稱燃燈塔為通州塔。
聊到通州塔,不能不說起那個美麗的神話傳說。這個傳說,廣泛地流傳于大運河的北端以及通州以北的廣大的平原地區(qū),最遠流傳到現在的順義與河北省燕郊北邊的孤山地區(qū)。
傳說很久以前,當大運河剛剛挖通的時候,人們發(fā)現河中總有一條大魚,愛在水中撒歡兒、撩蹦兒。她這一折騰不要緊,很容易導致河水出槽、沖抵決口。于是通州城內外鬧起了大大小小的水災。尤其在夏秋兩季,良田被毀,糧食無收;街道被淹,房屋倒塌。城外沖出了許多條河流枝杈與大大小小的濕地水塘,農村留下了大片的濕地與蘆葦蕩。這水災一鬧,老百姓的生活可遭了殃。于是,大伙兒齊心協(xié)力想辦法、出主意??从惺裁捶軕椭芜@條可惡的大魚精兒?后來,人們就到廟里燒香拜佛、求神靈。祈求上天賜予靈感與力量。希望能有一座寶塔,來鎮(zhèn)住水中這條大魚精兒,那該有多好呀!也許是百姓的疾苦與虔誠的跪拜感動了上天,于是才有了傳說中的天上三姐妹下凡人間建塔鎮(zhèn)妖的動人故事。
為了鎮(zhèn)住這條大魚精兒,徹底根除水患,要在此地建造鎮(zhèn)河寶塔三座。一座當然位于大運河北端的通州城內——通州塔,以確保通州城的安全。另外兩座,分別建在潮白河的東西兩岸——孤山塔與順義塔,以確保大運河上游水源地的安全。按照分工,大姐負責通州塔的建造,二姐負責孤山塔的建造,三妹則負責順義塔的建造。
通州塔在南,在大運河北端西畔,這里地形復雜,工程量大,任務繁重,由大姐全權負責地勘、設計與施工。選址自然定在通州城內北側,這里地勢高峻,背倚通惠河入大運河尾端,正東即為大運河北端,坐擁通州古城北門之內,在此風水寶地動土建塔,獨得天時與地利之便。塔成之后,此地成為明“通州八景”之首“古塔凌云”的所在。
東岸的孤山塔,由二姐負責。她對這里情況熟悉,平原之上,一峰獨秀,名曰孤山,緊鄰潮白,最宜建塔。后來證明,二姐決策英明。有明一代,這里也同通州塔一樣,成為“通州八景”之一“平野孤峰”的所在。
西岸的順義塔,由三妹負責,她對這里也不陌生,牛欄山下,順義城南,南有通州,東南則有孤山。在三個地方,三個姐妹理應建造三座獨樹一幟的鎮(zhèn)河寶塔,可是到如今為什么卻建成了兩座,有一個還沒建完呢?是哪一座沒建成,是順義塔不成?因為那是老三建的。沒錯,就是順義塔。有言為證:“通州塔,完整的塔;順義,半截兒塔;孤山塔,劈了半拉兒?!睋f大姐建造的通州塔,是在一夜之間修建而成的。至今在塔的下面,還連有一條大鏈子,鎖著一條大魚精兒呢。自塔建完以后,此地再也沒鬧過大的天災、水患了。
三妹建塔時,心里好奇,建著建著,想看看姐姐們建得如何。于是建一半時,前往孤山。看到二姐和自己建的一樣高時,心里很是滿足。她想大姐可能也和自己一樣,于是再往通州。
來到通州,看到大姐已經建得老高的了,她想到了自己建了一半兒的順義塔,于是趕緊往回趕。來回一折騰,再到順義時,雞已叫過三遍了,天也蒙蒙地亮了。
古時起床,全憑雞叫。雞一鳴,天就要亮了。老天爺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天一亮,各就各位!即使你是神仙,也不能留在人間,必須趕回天上,更別說施工造塔了。所以,由于三妹的貪玩,留下了順義塔“半截兒塔”的傳說。事實上,順義塔建起來了,由于在清后期上部倒塌了,所以又有了“半截兒塔”一說。
二姐的孤山塔,建在了半山腰上。塔是建成了,可是后來被雷電給劈了個大口子。人們對著塔發(fā)愁時,有個老頭兒來村里吆喝:“鋦——大件兒,鋦——大件兒”。有人請他鋦家里的大水缸,他嫌太小,你說氣人不氣人?正在人們膩煩時,有好事者對他說:“這孤山塔大,你能鋦得上嗎?”老頭兒說:“大的好!大的好!”于是在這天夜里,老人家用大鐵鋦子,果真把被雷劈了的孤山塔給鋦好了。原來,他也是位不凡的神仙。
前些年,人們被利益驅使,開始用炸藥去崩孤山上的山石,再燒成白灰去賣錢。自然,建在山上的孤山塔,也難逃劫難,終因山石崩毀,孤山塔也被徹底地毀掉了。
今天,通州城已今非昔比。只有通州塔,還完整地矗立于大運河西畔,盡管她經歷了像1976年這樣的大地震等眾多災難,今天的通州人民也更加愛護她,多次籌款給予修繕與保護。1978年,北京市政府公布燃燈佛舍利塔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聽說到2014年,連同燃燈塔在內的大運河,將代表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真是咱國人的驕傲呀!
通州塔,也在悄悄地提醒著我們,河水泛濫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為了子孫后代,我們應該合理地保護和利用好包括通州塔在內的大運河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