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對于預防老年人跌倒尤為重要。老年人可從以下幾方面對日常生活進行調(diào)整:
1.避免走過陡的樓梯或臺階,上下樓梯、如廁時盡可能使用扶手。老年人的骨骼、肌肉力量減弱,關節(jié)靈活度下降,過陡的樓梯或臺階易導致其失衡而跌倒,因此應盡量選擇坡度較緩的地面。上下樓梯、上廁所時應使用扶手,可減輕下肢的壓力,提高身體的平衡性。
2.轉(zhuǎn)身、轉(zhuǎn)頭時動作一定要慢。
3.走路保持步態(tài)平穩(wěn),盡量慢走,避免攜帶沉重物品。老年人步態(tài)的穩(wěn)定性、敏捷性有所下降,觸覺、本體感覺的退行性減退,也導致平衡能力的降低。走路時應盡量慢走,且少攜帶較重物品,以減少跌倒的發(fā)生。
4.避免去人多及濕滑的地方。老年人應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以免因擁擠而發(fā)生意外。同時,有積水、雨雪等濕滑的地方也要避免。
5.使用交通工具時,應等車輛停穩(wěn)后再上下。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在乘坐公交車等交通工具時,極易因車體的晃動而失衡,導致跌倒的發(fā)生,因此在上下車時不要著急,一定等車輛停穩(wěn)。
6.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飲水過多以致夜間多次起床。老年人特別是其中患有體位性低血壓、腦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可采取三部曲的起床方式。首先,由臥位慢慢起身到坐位;然后,緩慢活動頸部及四肢;最后,慢慢下床,由坐位到站位。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體位的突然改變,而使血壓急劇下降,進而導致暈厥跌倒的發(fā)生。
7.晚上床旁盡量放置小便器。夜間光線昏暗,老年人視力又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行走時易碰到墻壁、桌椅等物體而導致跌倒,若在床旁放置尿壺等便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可減少意外的發(fā)生。
8.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獨自活動。老年人日常活動時,不要選擇過于偏僻或遠離人們視線的地方,應盡量保證有他人在場,一旦發(fā)生跌倒等意外,可盡早被人發(fā)現(xiàn),以得到及時救助,盡可能減少機體損傷。
除此以外,老年人還應注意合理用藥。許多藥物都可以影響人的神智、視覺、平衡等而導致跌倒,如精神類藥物、心血管藥物以及降糖藥、鎮(zhèn)痛劑等。
要做到合理用藥,第一,一定要遵循醫(yī)囑,不要亂用藥,不要隨意增減劑量;第二,要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第三,應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如安眠藥可引起頭暈,抗感冒藥可導致嗜睡,止痛藥可能會使人意識不清,降糖藥服用過量可能引起低血糖,降壓藥可導致疲倦、低血壓等;第三,用藥后動作宜緩慢,如本身患有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在服用降壓藥、鎮(zhèn)靜藥等藥物后,不要突然活動,最好靜臥1~2小時,以預防跌倒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