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象與具象繪畫的概念
具象這個概念是與“抽象”相對而言的。是指具體的事物形象面貌。假如給“具象繪畫”下個定義的話,應該是指通過運用專門的材料技法,以繪畫的形式來描繪現實中可辨認的對象、人物或者自然環(huán)境,通過具象的視覺語言符號來體現畫家的文化取向和精神取向。而今“具象”的內涵已非傳統(tǒng)意義上理解的“寫實”概念所呈現的事物表象,應該更加注重對呈現事物內在精神性層面的探索和實踐??傊灰€保留著可辨的形象,具象繪畫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非寫實的。
“具象繪畫”強調的是作者對客體事物的主觀再現所反映出來的主觀藝術理念。作者企圖將客觀現實與主觀感受聯系起來,以便表現眼中的“真實”和意中的“真實”,而“寫實”繪畫是不具有這種包容性。既然具象繪畫是強調作者對客體的主觀感受,這就不拘泥于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具象表現”還是“具象寫實”或者是其它某個樣式,因為這只是具象繪畫的共同屬性,這里不存在著某個具象畫種的特殊專利。
在讀到“具象”時,就不難談到“符號”,當然具象繪畫是不會排除“符號化”的,畫家對客體事物的主觀感受往往會通過各種不同的“符號”化的藝術處理表達出來。
具象繪畫的形式內容具有現實性或情節(jié)性的特點。因為具象繪畫的表達內容或表現對象在形式上相對于抽象繪畫來講是自我限制的,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決定表現內容。抽象繪畫的表現內容大多不是能夠具體明確的。即使說也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百人就有一百人答案,一百個評論家對抽象作品內容就會有一百個不同的評論結果。而具象繪畫往往不是這樣,對于具象繪畫的內容人們還是都有共鳴的。米勒的《晚鐘》使人們感覺到鄉(xiāng)間的寧靜和心靈的虔誠,希什金的《松林之晨》更能喚起人們對自然風光的無限向往。
在當代非寫實主義及其觀念藝術盛行的今天,我們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現代藝術都是由這些非具象、無規(guī)則約束的東西構成?!逼鋵嵕呦笳Z言藝術一直存在著,因為形象是藝術中最資深的成員,從原始時代的壁畫直到現在,形象一直是視覺藝術中被運用得最廣泛的因素。即使具象形式在20世紀中被其它新奇的藝術方式排斥,但是這并不代表具象藝術會從視覺藝術中被掃地出門。在非具象藝術及其觀念普遍流行的今天,具象繪畫依然沒有失去自己的地盤,只不過它被先鋒派遮蔽,擠到了邊緣地位。
若從如今來看具象油畫的意義,一定和最近幾年新潮美術對西方現代藝術的推介與引進親密相關。從概念運用角度看,傳統(tǒng)具象這個詞指的是具體籠統(tǒng),具體來說是實踐生活或自然中實踐存在的物象。那么具象一詞在當今藝術美學中盛行,一是很大程度上藝術家們對樹立在“摹仿論”基礎之上原來的理想主義藝術的規(guī)避和疏離有關;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具象油畫畫家們不愿丟棄對具體物象的描畫,在很大水平上又標明了藝術家們對傳統(tǒng)藝術的張望態(tài)度,也表明了藝術家們在藝術多元化與后現代思想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新。
二、具象繪畫與寫實繪畫之間的關系
在概念上理清具象繪畫和寫實主義繪畫之間的關系,盡管兩者都運用寫實的技法來塑造形象但我們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寫實主義又稱為現實主義,是從19世紀從日本翻譯過來的名稱,特指19世紀產生的藝術思潮。它在繪畫中的具體技法表現形式是寫實的,從意識形態(tài)和觀念上講是面向人們現實生活的,此時大眾真正成為繪畫的主體形象。至此,繪畫的題材擴大了,藝術家們將繪畫的視覺主體,由宗教和貴族轉向關注普通勞動者的生活、贊美自然、歌頌勞動,深刻而全面的展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大眾生活的苦辣酸甜。而從概念上我們可以看出具象繪畫指畫面上呈現出具體形象的繪畫,其范圍要比寫實主義廣得多,它幾乎包括了除抽象繪畫之外所有的繪畫流派和風格,也是包含了寫實主義繪畫的。有了這種概念上的區(qū)分,我們在談及具象繪畫時就不會將目光僅僅局限于“寫實主義”繪畫了。
三、具象油畫語言與具象油畫的色彩表現
具象油畫語言是在古典藝術中形成的,古典藝術的真正含義是整體、綜合、統(tǒng)一的。某一藝術形態(tài)一經形成,必將以其對精神需求的適應性而取得相對的獨立。繪畫語言的發(fā)展從來都不是成功模式的重復,它的語言價值體現在自然生成的原創(chuàng)上,體現在時代精神上。繪畫語言總是隨時代精神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這其中顯現出人類的智慧,靈性,情趣和時尚。
對色彩的認知大致分為兩部分,古典主義色彩與現代主義色彩。印象派應該歸到哪里呢?當然要劃分到現代主義顏色系統(tǒng)。古典主義實際色彩要的是自然視覺效果,它注重顏色的固有色的運用。印象主義要的是客觀表達,色彩表現依據顏色的光學原理,要的是光照在物象所出現的環(huán)境色與補色以及顏色冷暖變化的自然效果。色彩作為視覺藝術的主要元素,在具象油畫中承載著重要歷史使命,它在各個階段具象油畫中的表現,和文明背景相關,展現著美術作品的時代印記和流派作風的不同,也展現出藝術家的團體化特點。
畫家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借畫作表達理想,具象油畫的表達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增添了許多新的東西,從嚴格紀實如照片般準確到狂放不羈狂野的表現風格,無論在形式上還是精神上,這些具象油畫在新時代被賦予了很多全新的含義,盡管還存在許多爭論,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具象油畫的獨特而持久的魅力。
色彩是具象油畫展現言語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具象油畫元素中最具有感情特征的。色彩在美術作品中表現的意義就反映了藝術家們選擇顏色的團體美學之追求。人們也可以將色彩在具象油畫中的展現方式分為兩種,其一是色彩自身方式的展現,其二是藝術家們賦予色彩客觀感情的表現。
具象油畫的作者在作品中看重的是自己的內心感受,每一個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在尋找到自己的藝術個性與所畫的作品的銜接點。具象油畫的方向始終都追隨真實的世界。這種真實性,就是不斷接近物象本質的過程,是揭示隱藏于深處的物質本源。具象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追求美是永恒的任務,但是他們更看重真實,只有完完全全的再現了生活的真實,才是合格的具象油畫。具象油畫成為現實生活的影子,我們在欣賞這些油畫的時候,也能從影子里找到實際生活的蹤跡,而這就是具象畫家繪畫創(chuàng)作的初衷吧。
四、中外具象油畫家的繪畫創(chuàng)作
在中國當代油畫畫家中,如果把楊飛云、王沂東、艾軒為代表的中國寫實畫派畫家的油畫人物作品,看作是在堅持具象傳統(tǒng)中獲得成功的案例,那么隨后的如:劉曉東、忻東旺、王巖等畫家無疑是在此基礎上向前邁出了一步,他們都具有堅實的寫實基礎,同時他們在油畫語言本體上的突破,也在于畫家對技法理解的個人化。
在國外,巴爾蒂斯,他曾被畢加索稱為“20世紀最偉大寫實的畫家”,巴爾蒂斯是一個傳統(tǒng)的守望者,傳統(tǒng)的古典主義繪畫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代表作《境前的少女》《房間》《飛蛾》等作品中無論是外表姿態(tài)還是作品的布局,都體現了及其很深的古典主義烙印。巴爾蒂斯在其風格上一直保持著傳統(tǒng)的具象樣式,在當代油畫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巴爾蒂斯對東方藝術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較深的認識,并將中國繪畫的一些表現因素和西方傳統(tǒng)繪畫精神融入到作品中,極大地豐富了具象油畫的表現力和審美內涵。
五、結論
具象油畫是從寫實油畫發(fā)展起來的,所以,筆者一直在對寫實油畫作認真的探索與學習。當然,要畫好具象油畫人物,就必須對繪畫基礎有較深入的研究,加強對人物解剖、透視、結構、比例的練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注重當代各種新觀念及個人情感的表達,一幅好的油畫作品不僅要對真實的物象忠實的再現,同時還要融入個人思想和靈魂,注入個人情感,與觀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