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葫蘆絲發(fā)源于云南,云南的制作師最多,手藝也最精湛,購買云南葫蘆絲應是音樂愛好者們的首選。
2. 看外觀。制作嚴格的葫蘆絲選用透氣性好、質(zhì)地均勻的天然葫蘆,葫蘆上常烙(雕)云南民族風情圖案。竹子選用管壁厚度恰當且質(zhì)地堅實的紫竹為佳。竹子和葫蘆的粘接部位結(jié)實、美觀。
3. 試音準(無校音器時)。音不準的葫蘆絲,會覺得音“左了”,如無把握,可播放葫蘆絲的CD(VCD)與之合奏,一試便知,也可取一件其它樂器(確定音是準的)與同調(diào)葫蘆絲合奏來試,沒有以上條件,就拿兩支同調(diào)葫蘆絲合奏,不和諧的話,至少就有一支音不準。
4. 聽音色。好的葫蘆絲,音色“輕”而有勁(穿透力), “飄”而不散, “柔”中有亮,不能有雜音、沙音。
5. 什么樣的葫蘆絲不宜選購。
(1)合成材料做的葫蘆絲。
(2)葫蘆上噴涂油漆的葫蘆絲。
(3)主、附管比例不當或附管音量過大的葫蘆絲。
使用造型各異的天然葫蘆,符合不同的審美需求,尤其是皮質(zhì)好的葫蘆,外表金黃柔潤,再略施烙、雕技法,便是一件精美的民族產(chǎn)品,但如果在葫蘆上畫與民族特性不相干的內(nèi)容,就離題了。葫蘆不能上漆,時間久了,油漆弄花了難看不說,漆對葫蘆絲是有害的——吹奏時呼出的水汽在葫蘆中凝成水珠,積多了,滋生細菌,還傷簧片,因為油漆會破壞葫蘆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氣性,而非天然材料制成的葫蘆絲也有這個缺點。
葫蘆凹凸不平的內(nèi)瓤就像劇院的內(nèi)墻和音箱里的吸音棉一樣,減少回音和雜音。所以,葫蘆是一個能吸水、散汽、攏音、納氣的天然音箱,既保護了簧片,又使音色更加甜美。
關(guān)于管子,紫竹最佳,但要求有適當?shù)暮穸群兔芏?,火烤過的竹子不易生蟲、開裂,光澤度也好,越用越亮,是做葫蘆絲的最好材料。云南有些制作師選竹管時很嚴格,比如做降B調(diào)葫蘆絲的主管時,喜歡把主管內(nèi)徑控制在12.5毫米左右,簧舌也相對較小,因為他們認為,葫蘆絲是細膩情感的最佳詮釋工具,大簧舌、大管子的葫蘆絲也許聲音很大,卻難奏出絲綢般飄逸、細膩的音色。附管的音量如果和主管差不多,容易造成附管喧賓奪主,如果附管的聲音蓋過主管,就“主”“附”不分了,因為附管一般只有一個音,僅起伴音與和鳴的作用,僅從外觀來講,主附管也應有粗細長短之分。
6. 脫膠開裂的處理。葫蘆和竹子的膠接部位脫膠或葫蘆、竹子開裂,如果縫隙不大,可以直接滴入502膠水,如果縫隙稍大,可在縫隙內(nèi)填入顆粒很細的粉末(如刨木灰),然后滴502膠水,縫隙很大的話,則須先塞綿紙以為骨架,然后填入粉末,再滴膠。502膠水不可手持膠瓶直接操作,最好的方法是先把適量膠水滴到一個小塑料蓋子里,然后用牙簽蘸膠水小心地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