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動物雖然體型不大,但是反應速度卻可以達到“毫秒級”。
海蜇
海蜇主要生活在近海海域,為了抵御人類及其他動物的攻擊,它練就了獨特的“防身”本領。它的身體表面長著許多極為敏感的細毛發(fā)(即觸角),攻擊者只須碰到其中一根,海蜇便會瞬間“爆發(fā)”,在1毫秒之內向目標發(fā)射出一種有毒液體,讓攻擊者措手不及。
跳蚤
跳蚤起跳神速,在0.7~1.2毫秒內便能完成起跳,如此敏捷的反應,造就了它死里逃生的王牌技能。它的腳部一直“上”著厚厚的蛋白質“彈簧”。平時“彈簧”處在壓縮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危險,腳部的“彈簧”瞬間舒展,如扳動開關,跳蚤立刻騰空而起,早早溜之大吉。
蜂鳥
分布在西半球的蜂鳥,在飛行中肌肉的異步收縮(昆蟲翅膀振動的來源)僅需8毫秒/次。如此快的肌肉反應速度,完全是生活需要:它的一生,除了睡覺幾乎都在空中飛翔,為了確保瘦小的身軀不被大風刮跑,翅膀不得不保持40~80次/秒的拍打頻率。
大齒猛蟻
這種生活在哥斯達黎加森林里的熱帶螞蟻,其顎頭肌張合可在13毫秒內完成。反應速度是它賴以生存的本領:一方面,它須以捕捉土壤里的跳蟲為生,而跳蟲跳躍反應時間約4毫秒;另一方面,緊要關頭時,它可在任何一小塊平滑而又足夠重的石子上以驚人的速度合攏顎頭骨,并借助反作用力將自己向后彈射,逃之夭夭。
蚊子
蚊子常只有雨滴般大小, 但同樣大小的雨滴卻是蚊子的50倍重。有趣的是,即使下著瓢潑大雨,蚊子依然能安然無事地飛行。重力加速度下的雨滴,怎么就沒讓蚊子一命嗚呼呢?
研究人員表示,在與雨滴的撞擊過程中,輕量級的蚊子就如搭了一趟“順風車”,在碰撞后極短的時間內就能達到與雨滴幾乎同樣的速度,導致雨滴幾乎沒有損失動量,傳遞給蚊子的動量也就非常??;此外,蚊子強壯的外骨骼幫助其抵消了與雨滴撞擊而產生的部分能量;最后, 蚊子的長翅和長腿,就像“有長尾巴的風箏”,促使它在“順風車”落地前及時脫離。
☆編輯/王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