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具有神奇的表達(dá)功能,有時顛倒一下詞語的排列順序,一個短語、一個句子的意思就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顛倒語序義轉(zhuǎn)移
皇臺酒廠做了一個廣告:“北有皇臺,南有茅臺?!睆V告播出后,皇臺酒廠的銷量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原來是這則廣告在語法上出了問題。這則廣告語由兩個分句組成,分句在形式上是并列的,但實際上前一分句只是起陪襯作用,重點在后一分句上。顯然,廣告原本是要強(qiáng)調(diào)北方的皇臺酒好,實際上卻給南方的茅臺酒作了宣傳。后來改為“南有茅臺,北有皇臺”,才增加了皇臺酒的銷量。
顛倒語序義相反
一位睿智的老干部對即將去德國留學(xué)的兒子說:“到德國去一定要記住馬克思,千萬別變成思馬克?!睂ⅰ榜R克思”調(diào)序為“思馬克”(馬克是德國的貨幣單位),意思則向相反的一面轉(zhuǎn)化了。眾所周知,“馬克思”是一代偉人,句中意為向偉人學(xué)習(xí);而“思馬克”則表示一心鉆進(jìn)錢眼兒里,追求個人私利,足見老人對兒子的一片良苦用心。
顛倒語序義增多
清代,一個無賴越墻逼奸一個快出嫁的姑娘后,又勒下姑娘的金鐲逃走了。后來無賴被捕,女家既想要無賴受到懲罰,又不便明說逼奸的實情,最后在控訴狀上寫了“揭被勒鐲”四個字,交給姓李的訟師定奪。訟師提筆改為“勒鐲揭被”,將狀子送了上去,后來無賴被判處了死刑?!敖冶焕砧C”只說了一件事,即“揭被”是行為,“勒鐲”是目的,“揭被”只不過是為了搶財,這只控告了罪犯一條搶劫罪。而“勒鐲揭被”卻道出了兩件事:一件是“勒鐲”,是搶劫罪;另一件是“揭被”,是強(qiáng)奸罪。無賴既犯了搶劫罪,又犯了強(qiáng)奸罪,當(dāng)然要被判處死刑了。
顛倒語序義翻新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喜作詩,善草書。一次被人糾纏不過,他揮筆敷衍幾個草字:“不可隨處小便。”盡管這句話在內(nèi)容上是宣傳文明行為的,但要掛在中堂上卻很是不雅??赡俏凰髯秩撕苡修k法,把原句裱成了“小處不可隨便”。這樣沒有增減一個字,只是顛倒了一下語序,即頓生新意,使原句變成了一條情調(diào)高雅、意蘊深刻的人生警語。
宋人莫子山游山時見一寺院,隨口吟一唐詩:“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边M(jìn)入寺內(nèi),與和尚攀談后,他便在壁上題到:“又得浮生半日閑,忽聞春盡強(qiáng)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痹娛菍懺娙私K日無聊,偷閑半日,春日登山,逢僧交談,談話有趣,心情閑適得意;變序后意思就變成了:偷閑半日,春日登山,逢僧交談,談話無趣,心情煩悶無聊。如此將詩句語序顛倒一下,便詩意全新了。
☆編輯/ 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