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醫(yī)學科出奇招
患者馬某40出頭,曾經在北京某電視臺任編導及主持人,年輕漂亮的她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勺詮幕忌闲崮讣毎龊螅畹墓?jié)奏便被打亂了。生命里的主要進程都被安排在了手術臺上,先后在北京大學一附院接受了12次手術治療,病情卻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去年11月出現腫瘤復發(fā)并堵塞氣管,放置支架后腫瘤又從支架網眼長入氣管內,再次堵塞氣道,患者生命垂危,情急之下北大一附院專家給她在氣管內放置了一條塑料管,以維持呼吸道通暢,但是由于塑料管較細小,幾乎每個5分鐘就需要吸痰一次,患者不能說話和進食,生活質量極低。在這種危急情況下,患者及家屬帶著試一試的想法找到了介入醫(yī)學科的盧偉主任。
盧偉主任仔細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及以往的治療資歷,發(fā)現患者氣管周圍被腫瘤完全包圍,甚至擠壓到了氣管插管,隨時有氣道完全阻塞的風險,由于上腔靜脈也受到壓迫,患者面部及右臂高度腫脹。患者右前胸壁及頸部可見一巨大暗紫色腫瘤物,且表面糜爛、潰破并感染,局部有惡臭。
盧偉主任認為該腫瘤惡性程度高、供血豐富、生長速度極快,單純采用外科手術或放化療均不能完全控制病情進展,可以考慮腫瘤供血動脈栓塞的方法達到縮小或控制腫瘤的目的。
手術于2012年12月14日下午5點在介入科導管室緊張地開始。20天后,患者用于維持生命的氣管插管被拔出,已經能正常生活,燦爛的笑容也讓馬某恢復了往日的靚麗風采。
初期發(fā)展多曲折
談起介入科的發(fā)展更像一次認證之旅,盧偉告訴我們,“剛開始的日子,面對設備落后、人手不足的困境,一個人奮力突圍。慢慢地,腫瘤科的醫(yī)生也開始跟進,幫助術前安排、術后處理等事宜。”由于治療效果顯著,各個科開始漸漸了解盧偉和介入療法。一年以后,海軍總醫(yī)院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科室——介入科。一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個人放棄一份追求,但盧偉用這一年的時間讓他和介入科名至實歸。
盧偉從小在醫(yī)院長大,母親是一名藥師,因此他對醫(yī)生很熟悉。盡管這樣,也只是沒有排斥感,并沒有因為這份熟悉而對醫(yī)生有很好的期待,本身還在學醫(yī)期間的盧偉不是很喜歡醫(yī)學,學醫(yī)對他來說也只是一種安排。真正讓他改變的是他當站在醫(yī)生的位置,去給患者治病、向老專家學習的過程。
“一些老專家忘我的工作精神鼓舞了我?!边@是一種欽佩之情,許多老專家?guī)资耆缫蝗站\不倦、用樸實的行動實現救死扶傷的誓言,詮釋著全新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職業(yè)精神。他們讓盧偉認識到了自身的責任,同時他又為這種責任深深感到驕傲。還有一種鼓舞則是人文精神的感染。“我老家在一個小鎮(zhèn)上,每當我回家時,一些老患者就會找到我請我去他們家做客,他們總能想方設法找到你,因為你曾經醫(yī)好了他們的病痛,這本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卻讓對方如此感恩,這不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嗎?”
在攻讀碩士期間,盧偉與介入科第一次觸電。當時在消化內科已經開始接觸、了解一些醫(yī)學難題,對于一些頑疾,如晚期肝癌、腦靜動脈畸形等,醫(yī)生往往也束手無策。這時他在報紙上看到利用微創(chuàng)介入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創(chuàng)傷小。這勾起了盧偉強烈的好奇心,決心深入了解并掌握這一系列的新技術。
2006年,盧偉在美國俄勒岡生命與科學大學(OHSU)Dotter介入研究所學習并獲得博士后。Dotter介入研究所是介入學科的發(fā)源地,1964年1月份Dotter教授在這里做了世界上第一例介入治療病例,從此以后,放射科醫(yī)生可以自己獨立治病,并開始逐漸成長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介入科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它掌握多種技術,通過綜合介入治療,能夠治療原來無法治療的疾病,填補一些疾病診療的空白?!标P于未來,盧偉信心滿滿,這都是源于他對介入學科的熟悉和信任。
談起正在做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盧偉開始激動起來,這是一種將放射源植入腫瘤內部,讓其持續(xù)釋放出射線以摧毀腫瘤的治療手段。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F在臨床運用的是一種被稱為碘125的物質。每個碘125粒子就像一個小太陽,其中心附近的射線最強,可最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療效好 技術全面
盡管介入科顯現出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但是掛號的人并不多。盧偉告訴我們:“大家對介入科還并不是十分了解,掛號的人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別的科室推薦過來的,這種情況居多,還有一種就是熟人介紹過來的,一些患者治療效果良好便介紹熟人過來治療?!蓖ㄟ^患者反映,我們發(fā)現一般人對介入科的最大疑問有兩個,第一,什么是介入治療;第二,介入療法主治哪些疾病。
什么是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型療法,是一項把影像技術和介入微創(chuàng)技術結合而形成的學科,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
具體來說,是指在放射影像設備輔助下,不開刀暴露病灶,利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將專用醫(yī)療器械插入人體特定部位檢查、治療疾病的方法。
經過多年發(fā)展,介入科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
介入治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優(yōu)點在于:
無需開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危險性。
損傷小、恢復快、效果好,對身體的干擾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正常器官。
對于目前尚無根治方法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盡量把藥物局限在病變的部位,從而減少對身體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傳統(tǒng)外科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內科則是藥物治療,而介入科將兩者結合起來,并揚長避短,使得其具有微創(chuàng)、高效、安全、并發(fā)癥少、恢復期短、可重復性強以及不破壞原來解剖結構等特點。使得有些原本需要開刀、損傷大或危險性高的治療由介入治療所代替,有些原本無法治療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愈。
介入療法主治哪些疾病?
由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介入科是與內科、外科并列的,所以它是一種治療方式的改變,一種治療手段的創(chuàng)新,它是多方位的,診療范圍大,治療難度高。正由于以上諸多優(yōu)點,在一定條件下,介入治療甚至可以讓晚期腫瘤患者絕處逢生。
“介入醫(yī)學是近30年代才興起一個新興的邊緣學科,它早期是用來治療血管病,比如說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60年代末就開始用來治療一些腫瘤疾病?,F階段介入醫(yī)學科能治療的病種涉及多學科,介入醫(yī)學科除了治療惡性腫瘤外,對良性腫瘤如血管瘤、子宮肌瘤(腺肌瘤)亦可發(fā)揮絕佳的療效。另外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糖尿病足、頸動脈狹窄(斑塊)、靜脈血栓形成、主動脈瘤(或夾層)、肝靜脈閉塞(布-加綜合征)、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進、輸卵管阻塞(不孕癥)、卵巢囊腫、肝腎囊腫等也可應用介入治療。”
盧偉說,“介入醫(yī)學是因為技術創(chuàng)新產生的,它也是用技術治病。近幾年來,我國介入醫(yī)學也正在崛起,并在腫瘤、血管病等各系統(tǒng)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成為不可缺少的新的治療方法?!?/p>
2012年他被特招入伍來到海軍總醫(yī)院以后,為了使介入醫(yī)學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盧偉開始認真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雖然介入醫(yī)學是內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治療體系,能治療的病種涉及臨床多個學科,但未來的介入醫(yī)學科將會確立幾個重點病種,三年以后,我科將會打造3個亞???,即腫瘤介入???、外周血管病??啤⒊暯槿雽?频龋奖慊颊哚槍ψ约旱牟∏楦酶斓卣业竭m合自己的介入療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