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政治思想教育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不能有效落實到課堂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當中,為解決這一問題,達到既教給學生知識又不斷完善學生人格這一目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供大家參考。
關(guān)鍵詞: 思想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 措施
但丁說:“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不能彌補道德的缺陷?!庇纱丝梢?,政治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思想品德教育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課堂教學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當中,只憑簡單的形式搞幾次活動。作為政治思想教育的載體——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但它不是唯一的陣地,相反,它更需要用滴水石穿﹑潤物無聲的啟發(fā)、熏陶,要落腳在每 一堂課,貫穿于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全面實施政治思想教育。
中學語文與思想政治在教學上有密切關(guān)系,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二者孤立起來,而要在教學中加強聯(lián)系,融會貫通。一方面,要求政治教師加強語文知識修養(yǎng),把語文知識滲透到政治教學中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學生,用語文概括方式歸納概括政治知識,用語言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分析解決政治問題;另一方面,要求語文教師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要關(guān)心、了解社會熱點問題,把語文教學和當前社會熱點聯(lián)系起來,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習慣,把個人前途命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jié)合起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將思想教育貫穿與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欣然接受?在此談幾點看法。
一、以語文課堂為主陣地,提高思想教育的長期性。
課堂傳授的教材知識本身就凝聚著人們的智慧和靈感,閃爍著思想教育素材的光芒,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完美的個性,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語文教材中選入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篇佳作,它們不僅啟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讀來賞心悅目,情感激蕩,長期陶冶,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會追求陽光,會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
將政治思想教育貫穿于語文課堂,思想教育顯得生動具體,形象可感,比干枯無味的說教更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也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如晗的《談骨氣》一文中引用了孟子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證明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他遠大抱負的體現(xiàn);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人格光輝的閃光點……這些傳統(tǒng)名篇中膾炙人口的名句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再如寫革命前輩的詩篇,更是充滿了對光明的向往、對真理的追求:“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些文章直接感染學生,熏陶學生,也是我們進行思想教育的經(jīng)典材料。
可見,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有其長期性?!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并發(fā)生積極的作用。所以,課堂的思想教育貴在日積月累,側(cè)重潛移默化的熏陶,具有長期性。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內(nèi)涵”,凈化學生心靈。
教材既是知識的載體,又是思想教育素材的載體,語文教材更是一座思想品德教育的
富礦,其中充滿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豪情壯舉、錦繡文章和革命事跡。如果用心挖掘,就能夠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受到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熏陶,陶冶他們的情操,養(yǎng)成他們的高尚品德。
如在講賈誼的《論積貯疏》中,不僅強調(diào)了重視農(nóng)業(yè)、提倡積貯的思想在歷史上的進步意義,而且重點剖析了“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管子的這句話。它不僅體現(xiàn)了古代統(tǒng)治者的治國方針,而且也是當代執(zhí)政者使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在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作為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更應(yīng)該“知禮節(jié)”:在學校要尊敬師長,在家里要孝敬長輩,在社會上要尊老愛幼,勤勞節(jié)約,明禮守信,只有這樣,你才會做人,會生活,會學習。
所以,教師不只為了傳授知識,還要善于捕捉思想教育因素的閃光點來點燃學生“求知識學做人”的火焰,培養(yǎng)品質(zhì)優(yōu)良的新型知識人才。
三、把握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契機,強化育人效果。
愛因斯坦說:“無論多么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是不行的”。課堂教學同樣不能強加于
人。教師要善于把握契機,激發(fā)學生情感,并把他們轉(zhuǎn)化為道德感,內(nèi)化為道德品質(zhì)。比如,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如果教師在上課時適當?shù)募右稽c撥和引導(dǎo),就會使學生一方面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而且會懂得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以后會更加珍惜,發(fā)奮學習。
又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培養(yǎng)恒心和毅力,抓住《游褒禪山記》中所闡述的遠大目標和“志”“力”“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提出“盡吾志”的重要性。說明人生理想,如果是不切實際的有所為或者有所不為,或者不善于利用有利條件,那么,理想只能是空想,永遠實現(xiàn)不了。這樣,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進行人生觀的教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理想信念又為學生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揚起了風帆。教書與育人便更相得益彰。
所以,中學階段既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人格形成的時期,又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可塑性極強,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點。語文教學因其學科的特點,具有“載首明理、表情達意、文道統(tǒng)一”的優(yōu)勢,在塑造學生人文素質(zhì)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基礎(chǔ)學科,具有明顯的文化載體,這就決定語文學科具有強大的育人效果。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青少年肩負著國家興亡和民族榮辱的重任,所以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既符合德育教育長期性的特點,又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知識水平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常抓不懈,教師的“潤物細無聲”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