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耳朵無疑是劇中最大的亮點,他智商高、情商低,經(jīng)常做出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特別是他的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室內(nèi)的溫度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比如他只坐特殊的座位,比如他會因為很小的問題半夜一直敲萊納德的房門,比如他生病的時候一定要別人給他唱“soft kitty”。與萊納德成為室友,謝耳朵是幸運的。軟弱、自卑又善良的萊納德幾乎滿足了謝耳朵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并且兩人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很多人非常喜歡謝耳朵,覺得他很有個性。但是捫心自問,當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一個室友,你還會覺得他可愛嗎?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少人也許會像謝耳朵前任室友一樣,在墻壁上留下“謝耳朵去死”的涂鴉,毅然搬離這個牢籠。
生活不是電視劇,有時候生活往往比劇情要殘酷得多。近幾年來,同室操戈的新聞不斷挑戰(zhàn)人們的神經(jīng)。2013年4月份,因生活瑣事矛盾積累,一名研究生慘遭室友投毒,搶救無效死亡。一位學生因未及時給室友開門,竟被室友揮刀刺中胸口。一時間,在眾人唏噓感嘆之時,這樣的悲劇更是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謝室友不殺之恩”的無奈吐槽,宿舍關系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為何瑣事竟壓垮室友
相信很多人對宿舍有過很多美好的幻想。男生和舍友們一起打球,玩游戲,肝膽相照;女生和舍友們一起逛街,游玩,分享秘密。畢業(yè)多年以后,你們拖家?guī)Э谙嗑垡惶?,說當年,話今朝。而現(xiàn)實是什么呢?沒有交流和磨合,幾個稚氣未脫的孩子被分配到一間宿舍,他們身上背負著學業(yè)和成長的壓力,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塑造自己未成形的人格,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面臨和同齡人相處的壓力,所以宿舍往往是壓力積累和爆發(fā)的地方。在心理學上,壓力的來源一共有三種。一是突發(fā)事件,比如地震、火山和恐怖襲擊等;二是個人壓力源,比如失戀,父母去世等;三是日常生活壓力源,比如噪音,遲到,拖延等。宿舍生活是日常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比如有的人開著燈睡得晚,有的人在宿舍里煲電話粥,有的人聽音樂的時候不戴耳機,有的人不那么講究衛(wèi)生,有的人隨便亂拿亂動其他同學的東西,有的人會隨便帶陌生人回宿舍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瑣事,但是這些都是無形又強悍的壓力。
為什么壓垮室友的都是這些生活中的瑣事呢?
人應對壓力的方式有以下幾種:(1)問題取向應對,面對問題產(chǎn)生時會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自己因為學習成績差感到壓力時,會尋找學習和考試的合適方法去提升;(2)情緒取向應對,采取的方法很多都是疏解自己情緒,比如和他人傾訴,唱歌或者運動等;(3)逃避應對,這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否認問題的存在,壓抑自己的情緒等。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在面對壓力時會同時采取問題取向應對和情緒取向應對,只是根據(jù)情況不同有差異。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比如是學習英語、鍛煉身體、拒絕和接受某個朋友等,人們會更多采用問題應對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認真執(zhí)行即可;但是在自己控制力比較少的情境中,比如分在哪個宿舍,換宿舍,學校硬性的要求和父母對自己工作和婚姻的干涉等,會更多采用情緒應對的方式,有的時候甚至會采取逃避問題存在的方法,放任自己被環(huán)境改變。逃避問題是最為消極的應對方式,經(jīng)常逃避的人會給人不受外界影響的干擾的感覺,但是長期逃避會打擊人的自信,自尊等,嚴重的還會形成習得性無助,從而喪失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掌控力,產(chǎn)生抑郁等情緒問題。
我們再來考慮一下宿舍這個環(huán)境?;旧?,一個人是沒有機會選擇自己的室友的,并且調(diào)換宿舍并非是簡單的事情,這樣的限制自然會給學生帶來壓力。除非與舍友發(fā)生了很大的矛盾,同學會選擇調(diào)宿舍或者從宿舍里搬出來,但是更多的人在面對宿舍重重矛盾的時候,選擇了忍耐或者情緒上的爆發(fā)和發(fā)泄,最終也許哪件小事就會成為悲劇的導火索,讓世人大跌眼鏡。也就是說,在面對很多生活瑣事的時候,學生除了寬容、忍耐和調(diào)整自己的個性外,很少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對于還處于成年早期的大學生來說,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還處于發(fā)展之中,并不成熟。情緒化,對社交矛盾和孤立的恐懼,因?qū)で笞晕叶a(chǎn)生的自我中心等都是這個年齡學生的典型特征,這樣的心智水平?jīng)Q定了其處理問題的意氣用事。
這樣看來,宿舍矛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如何正確解決也是充滿挑戰(zhàn)的。
我們的“氣泡”
除了學生發(fā)展階段的特點,環(huán)境也是影響宿舍關系的重要方面。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叔本華關于豪豬的故事。豪豬為了取暖而擠作一團,但是身上的刺又將彼此傷害。這就像人類之間的關系,人們有互相親近的需要,但是又會因為靠近而互相傷害。所以人和人之間相處需要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既有心理上的距離,也有物理上的距離。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認為存在個人空間,它就像環(huán)繞在每個人身體周圍的氣泡,當我們的氣泡被其他人侵犯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不適的感覺。比如在擁擠的電梯和地鐵上,人們常常會感覺心情煩躁,攻擊性增強等。當今的大學生宿舍很多都存在著擁擠的問題,一個不大的宿舍有時候能住到6~8個人,這無疑會對個人空間造成侵害。
不同的人對個人空間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男生需要的個人空間要大于女生,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男生宿舍中的沖突和矛盾高于女生宿舍的行為;焦慮的個體比非焦慮的個體需要更大的個人空間;內(nèi)向的人比外向的人需要更大的個人空間。
一個擁擠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很負面的。貝克曼(Bickman)等人按照擁擠程度將學生宿舍劃分成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三種,觀察宿舍的利他行為。研究結果表明,宿舍密度越高,利他行為越少。并且擁擠的環(huán)境還會引發(fā)社會回避行為和攻擊行為,對宿舍良好關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威脅。
個人空間就像一個人的小房子,在這里能找到安全感,能調(diào)節(jié)和外界接觸的程度,能有空間進行自我調(diào)整和修復,如果失去個人空間就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適感。由于宿舍密度過大的問題,經(jīng)常造成舍友互相侵犯個人空間,也會加劇矛盾的產(chǎn)生。
不能一味強調(diào)寬容和理解
宿舍關系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當然宿舍矛盾引發(fā)的犯罪行為畢竟還是少數(shù)。但是宿舍作為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其生活質(zhì)量和滿意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如何來做呢?首先學校應該改革宿舍分配制度,以往那種隨機分配宿舍的方法應該更加人性化一些,比如在學生入學之前詢問學生的意見,或者在分配宿舍后及時通知學生,讓舍友能提前聯(lián)系和交流。除此之外,應該建立更加靈活的宿舍調(diào)換制度,給學生選擇的自由和權力,避免悲劇的發(fā)生。其次也要提高宿舍的居住水平,避免擁擠等其他問題的出現(xiàn),并及時解決學生在住宿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除此之外,加強學生應對壓力和矛盾的能力,更多地引導其采取問題應對取向,而非簡單的情緒發(fā)泄和逃避。交流和溝通的技巧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在面對舍友的不良行為時僅僅是忍耐,從來沒有想過進行良好的溝通,把問題說出來,這樣反而埋下了隱患。比如當同學上床時間過晚影響了自己休息時,應該不帶情緒的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說明情況,相信大多數(shù)的人是會接納和理解的。
悲劇發(fā)生后,很多人認為宿舍矛盾主要是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個性太強,不懂包容和理解。大學生正處于尋求社會身份,追求社會認同的轉換時期,面臨非常多的問題和壓力。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應該得到及時的幫助和引導,有時候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一味地強調(diào)寬容和理解并非解決的良方,應該從以上的各個方面去探索,去提升。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