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侯逸凡發(fā)了條微博,貼上了思修課的一頁PPT,并寫道:“思修課還蠻歡樂滴~~”
網(wǎng)友驚訝地回復:“思修難道不是大一的課程嗎?”
盡管微博認證是“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但最近侯逸凡在微博上的發(fā)言,更偏向新身份——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2012級本科生。她會與同學討論選課,偶爾貼上自己的照片,擺出俏皮的表情;她積極轉(zhuǎn)發(fā)北大校園社團的視頻,分享她參加校園公益活動的感悟——就像一名普通的大學新生會干的那樣。但是,侯逸凡的生活軌跡幾乎從來沒有和普通學生的重合過。5歲那年,她與國際象棋結(jié)緣,偏離了大多數(shù)孩子“小學——中學——大學”模式,從此南征北戰(zhàn)國內(nèi)外高手。僅僅19歲,她已收獲了絕大多數(shù)同齡人從沒想過的榮耀。
現(xiàn)在的侯逸凡,求學燕園,左手握書,右手執(zhí)棋。她沒有太大野心,一再強調(diào)“以學習知識為主,能多學一點是一點?!辈稍L前一天,是侯逸凡19歲的生日。這一天,她從早到晚課程排得滿滿的,沒有生日party,也沒有特別形式的慶祝,生日就在課堂中度過。但是,侯逸凡覺得在燕園的第一個生日過得特別充實,畢竟上大學是她的渴望,“我的前輩們,退役后的道路相對固定,大多呆在棋院”。侯逸凡希望自己的道路更寬廣,在國際象棋棋藝不斷進步的同時,也能找到一條多姿多彩的人生道路。所以,她選擇了上大學。
最后的最后才是天賦
回首學棋路,侯逸凡總結(jié)了自己三大成長要素——機遇、幫扶和天賦。
侯逸凡很早接觸國際象棋,7歲背井離鄉(xiāng)北上山東學棋?!俺霭l(fā)前兩天,我還在寫暑假作業(yè)呢,爸媽告訴我要去趟山東學棋。我當時想,不管怎么樣9月1日開學前肯定能回來?!彼侗嫉睦蠋熓菍iT教青少年下棋的童淵銘教練。見侯逸凡前,童淵銘心存疑慮。從名字看,他以為是個男孩子,他的學生中,又恰恰是男孩下得比較好,相比之下,他更缺女生?!翱吹轿业碾p耳都扎了耳朵眼,才知道我是女孩,他當時就比較高興?!苯又钜莘脖灰笈c男孩子對陣,“結(jié)果下得還挺好”,便留下來了。9月1日開學了,侯逸凡回不去了。她的人生路在這個倉促北上的夏天轉(zhuǎn)了一個彎,向著專業(yè)棋手之路前進,“能結(jié)識到童淵銘教練,就是機遇”。
不到兩年,侯逸凡就進入國家隊集訓。2005年,她拿了全國女子選拔賽和一個分區(qū)賽兩個冠軍;自那之后,她逐漸成為國家隊的正式軍。2005年,侯逸凡才11歲,稚氣未脫的女娃娃可以“為國出征”了。就算為國出征,基本的生活還是需要被照料,逸凡的媽媽一直伴其左右;到北京后,逸凡爸也向單位請了長假,前來陪伴妻女。逸凡說,如果一路上沒有這么多的幫扶,她不會如此迅速地成長。父母犧牲事業(yè),讓逸凡學棋心無旁騖;教練傳授棋藝,給她的啟發(fā)早已超出棋盤上的那一方天地;朋友支持鼓勵,讓逸凡無論面對順境還是逆境都能體會到一份溫暖……
最后的最后,逸凡才提到了“天賦”。
“機遇”和“幫扶”是外界因素,但逸凡幾乎不假思索地認為,這些是她能有今天成績的最為重要原因?!疤熨x”被逸凡排到了末位,“下棋還是需要有天賦的?!碧岬阶约?,逸凡措辭立刻謹慎起來,反復強調(diào):“我并不認為我很有天賦?!痹谝莘部磥?,自身努力算不上獨特的成長要素,因為每位職業(yè)棋手都非常努力,自從接觸了國際象棋,她每天都要下棋3~5個小時。但是,能有天賦卻不一樣,是幸運,“借助天賦可以打破天花板——棋藝到達一定水平,會遇到瓶頸;在迷茫不知如何突破時,天賦可以讓你在瞬間柳暗花明,從死胡同中走出來?!比欢?,有天賦而不努力就是浪費;要是有天賦又感興趣還很努力,那就是翻三倍的幸運了。
自認“不算很有天賦”的侯逸凡,用差不多1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學棋女童到棋后的成長。
輸?shù)哪潜P棋
談起自己的成績,侯逸凡總是輕描淡寫。說到崇拜的棋手,她聲音一下子輕快了許多,語速驀地加快,夾著興奮和向往:“我覺得卡爾森(挪威人,國際象棋職業(yè)棋手,人稱“棋壇莫扎特”)、菲舍爾(已故美國國際象棋大師,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肯定非常有天賦!他們下棋特別流暢,走得還特別精準!我覺得這個不容易?。 彼幌伦幼兂刹坏ǖ男》劢z。
女子國際象棋界的傳奇人物小波爾加自然也在侯逸凡的“有天賦棋手”的名單上。小波爾加是國際象棋界的“外星少女”,常年參加男子比賽,是女子棋手中唯一躋身世界排行榜前100位的傳奇人物,曾一度世界排名第8。至2013年2月,小波爾加的等級分依然位列女子世界第一,超出了第二名侯逸凡一百來分。小波爾加曾保持了對戰(zhàn)女棋手不敗的記錄,而這個不敗金身在2011年被17歲的侯逸凡打破。有人說,這簡直就是歷史性的一刻,“就算我戰(zhàn)勝過她,那也不意味著我就打破了什么,那只是一盤棋?!碧岬竭@段輝煌戰(zhàn)績,侯逸凡并沒有大談特談的意思,“就算有朝一日,有哪個女棋手能破了她的記錄,也不能說超越了她。畢竟年代不同,沒有可比性。”
輸或者贏,侯逸凡也不是完全滿不在乎。提起2006年輸?shù)囊槐P棋,她至今耿耿于懷。
那是2006年的世青賽,侯逸凡12歲。侯逸凡把贏定了的棋走輸了。“最郁悶的是,這盤棋還對最終成績產(chǎn)生影響?!币驗?,第一至四名選手的分數(shù)相同,需要計算小分,這盤棋的失利,侯逸凡將冠軍拱手讓人。至于最后的名次,她已記不清了,但是,這盤棋被列入了她“最郁悶的下棋經(jīng)歷”,封存于記憶中。
侯逸凡并不執(zhí)著于冠軍的名號,她計較的是這是一盤可以不輸?shù)钠?,“在淘汰賽賽制下,偶然因素很大,一招棋的失誤可能導致整盤棋的失利。比賽對心理和生理要求比較高,比如,有一盤棋曾連續(xù)下了七個多小時。能否得到冠軍,不是衡量是否是成功棋手的唯一標準?!?/p>
至于侯逸凡自己的衡量標準,“我的成功定義很模糊,并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焙钜莘步忉?,目標定得太過具體,一旦達到會陷入空虛迷茫;目標定得太過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短時間內(nèi)難以完成,又會或多或少感覺沮喪?!八裕业男膽B(tài)很樂觀,隨遇而安就好啦,我不是很有野心?!?/p>
我的同學是“大牛”
來北大后,侯逸凡還是帶著樂觀心態(tài),沒有野心,隨遇而安。她對自己的要求是調(diào)整好自己,跟上同學的學習進度;兼顧下棋和念書,適應大學生活。
她并不是只掛名不上課的學生。上學期,大一新生侯逸凡修了15個學分的課。不過逸凡坦言,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比賽,但剩下的三分之一時間,也讓逸凡體會到一名普通學生的生活?!昂芏嗾n都很有意思,比如,國際關(guān)系概論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政治老師幽默詼諧,各種當代現(xiàn)狀聽得很high。不過,我經(jīng)常參加比賽,很多內(nèi)容都沒聽到,很可惜?!?/p>
其實,在校園做學生的體驗對侯逸凡來說是陌生的。
離開小學那天起,逸凡就一直想著回校園。但她清楚比賽和上學不可兼得,“我會告訴自己,我會回去的,那就先比好賽?!币莘膊⒉徽J為人生只有一條正確的道路,錯過了第一個轉(zhuǎn)彎的路口,一定還有第二個路口重新選擇。比如,這次上北大國際關(guān)系學院,時機成熟,條件具備。她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忙碌和充實,比賽、上課和考試將她的時間塞得更滿;她的身邊有了更多年齡相仿的朋友,而他們在對專業(yè)的理解和學習的方法上都有獨到之處;之前幾乎沒接觸過國際關(guān)系的逸凡將課余讀物更新?lián)Q代,把曾經(jīng)喜歡的小說、人物傳記換成了大部頭的專業(yè)書籍……
多年不曾在校園生活的侯逸凡,或多或少還是覺得有些不習慣。她每天騎自行車來北大上課,上完課回到離校不遠的住處,“我睡覺淺,在宿舍睡不好?!毙7讲]給棋后優(yōu)待,只是體諒她需要外出比賽,允許她請假,幫助協(xié)調(diào)考試時間,除此之外,侯逸凡沒有特殊待遇。
在向大學生的身份轉(zhuǎn)換過程中,逸凡也體會到北大的藏龍臥虎?!拔易叩牡胤蕉啵啔v見識比較廣。但是,我的同學們在學習能力、方法甚至做筆記的習慣上,都比我強。他們在課堂上提的問題都很犀利,提醒著我——哦,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思路。我經(jīng)常覺得自己的思維不開闊?!边@些同學,被侯逸凡視為“大?!保拔覀儾辉谕黄鹋芫€上”,但是,侯逸凡努力與他們保持差不多的學習速度,以便不斷提高自己。侯逸凡一直奉行“不和別人比”,“要跟自己比。我期待畢業(yè)時,我真的能學到知識,在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方法上有所提高。我不希望除了一紙畢業(yè)證書,什么也沒有。”
大一的第二個學期,侯逸凡選了23個學分的課,這意味著她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課業(yè),“趁著比賽少的時候多選些課,不然以后更有壓力了?!辈稍L當天,侯逸凡剛從上一輪焦頭爛額的忙碌中解脫出來,“這兩天都沒有練棋,課特別緊,有一天要連續(xù)上11節(jié)課。我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不要落下棋藝?!?/p>
在繁忙的學習之余,她也參加學校的各種樣式的活動,聽學者演講、參加一二·九歌詠比賽;在學雷鋒日,她擔任“春燕行動”志愿者,與三位同學一起探訪了兩位退休老教師,陪老人聊天,也聆聽老先生們的教誨;她還是北大國際象棋選修課的特邀助教,為在大學校園推廣國際象棋運動盡份力,北大國際象棋隊領(lǐng)隊和課程教師李曉鵬評價侯逸凡:“她對國際象棋的講解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讓同學們感受了國際象棋運動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