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也分三六九
在開篇走進培訓師這個行業(yè)之前,請先猜一猜他們普通級別的課時費怎么算,能達到多高。日薪幾千元?那是剛起步,上萬元?經濟適用型,數(shù)萬元?小有名氣而已。還能更高嗎?當然,如果有人給你開出一天幾十萬元的價碼,說明你在江湖上,已屬有字頭、有名號的人物。至于幾百萬元一天的開價,我只能說,這個收入并不夸張。往極致了說,這行里最貴的收入到底有多高?有一位以傳授心靈力量出名的講師,一年的講課營業(yè)額,據說是13億元。扣除運營團隊和銷售成本,講師個人可以拿到的數(shù)字,兩個億。
如果你認為這只能算作奇跡,告訴你,他的記錄已被打破。在廣東,一位傳授資本運營的講師,開班授課,學費從59800元起,每開一個班漲價10000元,現(xiàn)在已經收到89800元/人/6天。每次開課1500~2000人。他的營業(yè)額能有多少,很好算。與前者不同的是,那位心靈大俠的銷售人員有5000人之眾,而這位資本導師整個公司不超過20人。一張嘴,比鳳凰傳奇賺的還多,卻不需要承擔舉國人肉的盛名之累。
這個圈子以精神世界為幌子,但實打實的都是基地,還是要靠物質維系生態(tài)鏈條。我親自參加過的國內頂級講師們聚會里,勞斯萊斯、蘭博基尼、賓利、法拉利、保時捷,這些車在停車場上隨處可見,而寶馬、奔馳、路虎都只算大路貨。頂級講師最注重的是排場,因為他們并沒有鳳凰傳奇的知名度,所以名車、名表、奢侈品和成群的助理,就是傍身的道具,不可或缺。
這個圈子里流傳著一個笑話,一位在機場成名的大師,還不是腕的時候,去參加講師聚會,發(fā)現(xiàn)他的車比不上其他人,耿耿于懷下,逢人便解釋自己的保時捷拿去保養(yǎng)了,奔馳借給人結婚了,訂的賓利還沒送到??梢姡髱熥约旱男撵`也很需要建設。沒有了前呼后擁和名車豪宅,就好像沒了主心骨。當然,那位大師在機場成名后,就再也不屑于談論汽車了。現(xiàn)在他最喜歡聊市委書記、部長們、海里的哥們兒與他是何種交情,境界變了。
大師畢竟是少數(shù),但他們?yōu)槟贻p人樹立了楷模。我曾親眼見過心靈大師公司的小伙子們,相互督促,一招一式地學習大師演講的動作和語氣。對大師演講內容,倒背如流。他們唯一缺乏的,就是足夠強大的氣場,以及十幾個嚴陣以待的保鏢。
當然跑野路子的江湖講師之外,更多數(shù)的,還有一批中規(guī)中矩的企業(yè)講師,也叫作培訓師,或者引導師,還包括企業(yè)教練。這些人多為公司高級白領轉型,發(fā)現(xiàn)講課比打工賺錢多多了,而且不用為業(yè)績指標負責。
據說某位白領在講了七八次課之后,只要每天能拿到三五千元講課費,就會打定主意自己出來單干。企業(yè)講師屬于典型的自雇者,能夠講到一天幾萬元就算很高了。聽起來不多,但和一般的公司高管比還是要高不少。他們的收入是稅后,而且下課就不用加班。曾經有一個培訓師,每天瘋狂接課,一年講了300天課,不到兩年賺了1000萬元。后來因老婆常年見不到他,兩人離婚,凈身出戶。
培訓師這行里,當然不可能都是高收入人群,也有混不好的。教育培訓公司做不大,是因為講師很容易跑單幫。但也有些講師跑單幫養(yǎng)活不了自己的,就要委身于公司。這時價格就低很多了,一些臺灣講師性價比很高,專門給4S店講服務和流程,每天也就1500元人民幣。還有更慘的,一個月一兩萬塊,講到吐血。可見,講師這個江湖的生存形態(tài)和行業(yè)鏈條非常豐富,都憑真本事吃飯。有成大師的,也有做些小魚小蝦就很知足的。
營銷伎倆點石成金
我的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教了一輩子數(shù)學,一節(jié)課的課時費最高不過150元。當他聽說有人講課動輒上萬元時,會用不可思議的表情問一個問題:他們給人講什么呢?這真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大師們賣的從來就不是內容,而是氣場。我見過一個學員和大師在一起激動地吃飯,一邊吃,一邊背誦大師的演講稿。看到學員背得聲情并茂,大師欣慰地笑了,說:吃菜吃菜。也許,這就是大師的魔力。
我曾經見一位機場大師在千人會場上給大家講佛,他先用白板筆寫了一個碩大的“佛”字,然后鏗鏘有力地問:什么是佛?一個人,有了錢,就是佛?。ǚ鹱值挠野脒吺堑惯^來的美元符號)就在我快要暈倒時,全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和發(fā)自內心的大笑。也許是我太沒有幽默感,也許是我太沒錢,我難以接受有錢就是佛的新潮國學觀念。
但這樣零節(jié)操、無下限的大師畢竟是少數(shù),我觀察過的大師們,通常會給學員講如下議題:心靈層面,包括簡單的宗教知識和語錄、西方的心靈雞湯;心態(tài)層面,主動積極的思維方式、放下感恩的生活哲學;企業(yè)管理,授權、培養(yǎng)他人、分享、激勵、溝通;市場營銷,定位、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因為每次聽課的人都很多,所以他們只能選擇最淺顯、最容易被人們理解的層次分享。如果臺下聽眾真有閱讀的習慣,看幾本書,恐怕就會對內容失望。那不是怪了?你說人家講得淺顯,聽眾難道是傻子?怎么可能幾萬塊幾萬塊的投入?非也,聽眾并不傻,只是聽眾道行不夠深,易被大師們洗腦。
靠山山倒大師快跑
縱觀國際培訓師的課程設置,以及國內大師們傳遞的儒學、道學、成功學,其實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淺顯,總好過沒有,但這些東西原本是不用花這么多錢學的。比如寬容、團隊、分享、想得開、放下、信任……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之所以如此稀缺,讓企業(yè)家聽后茅塞頓開,完全是因為教育的缺失。這里既包括學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很多中小企業(yè)家原本讀書就少,被動下讀書也大半是為了考試和文憑。心靈空虛,花錢如流水,卻買不到存在感。因此剛一接觸就五迷三道,情有可原。其實讓有錢人花些錢學些賺錢之外的東西,也算功德一件,總比去澳門賭場或者到深圳包奶好多了。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用一種更加庸俗的價值觀替代過去的實用主義價值觀,甚至以培訓的名義控制人格,絕不可取。很多人都為那些對某大師言聽計從奉若神明的年輕人感到可惜,怎么聽課能聽成半瘋呢?我們鼓勵學習,但不鼓勵洗腦,傳銷式的洗腦會消磨意志,產生妄想,甚至遠離現(xiàn)實。當你覺得自己對一個講師產生依賴的時候,就是你要離開的時候了。而且,并不一定只有大學、跨國公司才有資格講課,民間培訓應該獲得更自由的發(fā)展。
現(xiàn)在各位大師也都意識到環(huán)境在變化,傳統(tǒng)的打電話、會銷的模式正在面臨瓦解,他們都在努力轉型。他們紛紛成立自己的商學院或者民辦大學,引入更多常規(guī)講師,打造小班授課的新盈利模式。也有人開始轉身為投資人,借助人脈資源和資本市場完成對接。
我信奉市場的自由度,所以不想做任何管理或者規(guī)范的呼吁,只要不涉及詐騙和其他犯罪,大師們可以繼續(xù)呼風喚雨。只有消費者不斷成熟,學養(yǎng)不斷提高,大師們的行為才能逐漸合理化。
越來越覺得,讀書是天下第一劃算事。
摘自《世界博覽》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