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明是中國當代比較活躍的原生藝術畫家,195 4年出生在上海,1975年從部隊復員到工廠當鉗工,與生俱來的繪畫情結使得他骨子里的東西漸漸顯現(xiàn)。事實上,他1978年起才開始畫畫,其間也玩了些攝影,主要畫了些帶有機理的油畫作品。
因自學繪畫,他只能從自己的本源出發(fā),畫些內心潛在的東西。這段時間他的作品比較寫實也比較壓抑。他前后兩任妻子都因為他“除了畫畫還是畫畫”而離開了他,他一度靠失業(yè)金維持生活。
1993年,他自己投稿的一幅作品入選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油畫雙年展”。1997年,他參加了上海大學與米丘工作室聯(lián)合舉辦的的“無形的存在”畫展。1998年,又與李山、孫良、申凡等人一起參加了當代香港臺北上海藝術家交流展,獲得一致好評。
但是在1998年,他看到很多抄襲臨摹的作品被宣傳得很厲害,而自己原創(chuàng)的作品卻不被接受,突患精神分裂癥,直至2006年,才重新開始拿筆畫畫,畫風色彩開始明快起來,情緒也平穩(wěn)安靜,天天不停地創(chuàng)作,畫他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和感悟,尤其是對情感的渴望沖動都畫到他的作品里,使得他的憂郁徹底釋放。上海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zhí)熘窘榻B出版他的作品集,使得國內外眾多愛好者知道上海還有這么一位執(zhí)著的畫家。
2012年3月,法國里昂舉辦里昂原生藝術展,周惠明有六幅作品參展,引起國際藝術節(jié)相關人士的關注。今年九月二十六日舉辦的法國里昂邊緣藝術雙年展,周惠明有十幅作品參展,這是中國畫家首次參展,他的關注度慢慢顯現(xiàn)出來。
歐洲國家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紛紛開始成立原生藝術的相關組織機構,積極向社會宣傳和推廣原生藝術的價值和理念,由此也推出了邊緣藝術和界外藝術。這些藝術已經(jīng)在歐美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也有許多藏家收藏這些藝術品,中國藝術界和公眾對原生藝術接觸不多,長期保持著距離,通過幾年的努力推廣和介紹挖掘,市場開始慢慢接受并欣賞原生藝術作品。
從當下藝術品市場投資來說,選擇很重要。許多作品都在不斷地淘汰,也有新的品種在不斷地涌現(xiàn),藝術金融銀行也將推出個人投資藝術品的品種,讓藝術作品通過金融手段進入個人的收藏,這將是對藝術品最好的回報和尊重。藝術作品不僅僅是在市場買進賣出,更多的價值是讓民眾能欣賞到精神的東西達到美的感受,周惠明的作品目前在市場上能見到的不多,基本都被藏家收進囊中,他希望的是,好的作品是成為社會財富,最終是屬于公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