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初中時,我戴的是一副玻璃鏡片的眼鏡,就是經(jīng)常被嘲笑為“啤酒瓶底”的那種。不久之后,我見到有同學戴了一種神奇的眼鏡——她的眼鏡泛著迷人的紅色反光,造型優(yōu)雅別致,從外觀上就透著“小心,我很貴”的氣質(zhì)。最重要的也是最令我神往的是——這眼鏡的鏡片是不怕摔的!關于這一點,我們是親手做了實驗的……后來,我知道了它的名字——樹脂鏡片。
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見不到玻璃材質(zhì)的鏡片了,這種曾經(jīng)占據(jù)眼鏡市場中絕對壟斷地位的材料如今已是“古董”。這不奇怪,也無須傷感,脆弱的玻璃是擋不住發(fā)展的車輪的。和樹脂材料比起來,玻璃的缺點簡直是讓人無法忍受。
樹脂不是易碎品
我們現(xiàn)在能見到的所有的“樹脂鏡片”,都是從一種叫CR39的材料上發(fā)展來的。樹脂鏡片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抗摔抗沖擊。而且在眼鏡的使用者中,學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學生可是很好動——出于這一點,所有視光人士都建議學生最好使用樹脂鏡片。除了保護眼鏡以外,還能保護眼睛,因為如果在運動中玻璃鏡片碎裂的話,很可能會傷到眼睛,這個后果可是很嚴重的。今天,一種叫做pc的材料大有取代樹脂之勢,最大的原因就是pc的抗沖擊能力遠在樹脂之上,號稱“最安全鏡片”。
神奇的鍍膜
話說到了初中畢業(yè)時,我依然戴玻璃鏡片的眼鏡。畢業(yè)照上,我的眼鏡成了一道耀眼的風景——的確很耀眼,因為反射閃光燈。我的眼睛躲在鏡片之后,照片上只能看見我的臉上有兩團亮閃閃的發(fā)光物,極像外星人……而戴樹脂鏡片的同學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鏡片在閃光燈的照耀下似乎隱形了,鏡片之后的眼睛清晰可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我同學的神奇眼鏡上有一層紅色的反光嗎?這個反光,是樹脂鏡片的膜層,是用一種叫做真空鍍膜法的工藝在樹脂鏡片的表層鍍上了一層“薄膜”。現(xiàn)在,鍍了膜的鏡片已經(jīng)是樹脂鏡片的標配了,而鍍膜的顏色也不止紅色一種,最常見的還是綠色和藍色(戴眼鏡的同志們可以摘下眼鏡來看看。其實顏色并不重要,自己喜歡就好,不影響膜層的功能)。這一層膜——確切地說,是一組膜,它的作用可是相當強大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鍍膜,樹脂鏡片的優(yōu)勢就只有抗沖擊這一個方面了。
回到我剛才舉的那個悲劇的畢業(yè)照的例子上來,為什么樹脂鏡片在閃光燈之下會自動隱形,而玻璃鏡片不能?嚴格說來,玻璃鏡片鍍膜之后,也是有這個功能的,但我戴的是沒有鍍膜的普通光學玻璃鏡片。發(fā)揮作用的是鏡片膜層中最重要的一類:減反增透膜。顧名思義,就是減少反射,增加透光率。減反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波動和干涉原理,在鍍膜之前,通用折射率為1.56的CR39鏡片的光透過率為90.7%,而通用的折射率為1.6的光學玻璃的光透過率為89%(在鍍膜之后,兩種材料的透光率均達到98%),這就是我畢業(yè)照悲劇的根本所在。如果單單是透光率的改變,那對視覺的影響倒不是很大,關鍵是反射率。沒有鍍減反增透膜的鏡片會產(chǎn)生眩光,眩光就是類似夜晚被迎面飛馳的汽車的燈光直射,眼前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清的感覺。形象一點說,如果戴的是沒有鍍膜的鏡片,那么別人只能看見你的鏡片;如果戴的是鍍了膜的鏡片,別人看見的是你的眼睛。所以,無論是從美觀還是實用的角度來說,減反增透膜都是必須的。
雖然鍍膜并不是樹脂鏡片的專利,但是樹脂鏡片的普及的確帶動了鍍膜工藝的發(fā)展,因為樹脂鏡片的鍍膜相比玻璃方便了很多。而在樹脂鏡片普及之前,玻璃鏡片一般都是不鍍膜的,所以,說到鍍膜鏡片,行業(yè)內(nèi)人士一般指樹脂鏡片。
樹脂鏡片的另外一個重要優(yōu)點是:比重比玻璃小,重量很輕。現(xiàn)在大家?guī)缀蹩床坏接腥苏卵坨R后,鼻梁上有兩個慘不忍睹的壓痕了,而在玻璃鏡片流行的那個年代,這是很常見的。
并未完敗的玻璃鏡片
那么玻璃鏡片就毫無優(yōu)勢了嗎?也不盡然。玻璃至今沒有完全退出鏡片市場,也有它獨特的價值。
相比同價位的樹脂,玻璃的折射率要高很多。最普及的樹脂鏡片的折射率為1.56,而光學玻璃的折射率為1.7,這意味著相同的度數(shù),玻璃鏡片的厚度要更薄。實際上,大部分高度近視者現(xiàn)在仍然在使用玻璃鏡片,若用高折射率樹脂鏡片,經(jīng)濟上很難接受——折射率為1.7的樹脂鏡片的市場價格是玻璃鏡片的20倍。
玻璃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表面硬度高,耐磨損。非鍍膜光學玻璃如果沒有摔壞的話,幾乎可以陪伴主人度過一生了。
最后附送一個擦眼鏡的獨家秘方:擦眼鏡時,一定要保證鏡片處于濕潤狀態(tài),這樣鏡片表面的灰塵不會直接摩擦到膜層。擦眼鏡最好用衛(wèi)生紙或者紙巾,最好不用眼鏡布,因為眼鏡布實在是個容易藏污納垢的場所。只能單向擦,把灰塵一次抹下去,而不能像擦窗戶一樣來回擦,這樣會導致灰塵反復磨損鏡片!
編輯/ 王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