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來得仿佛有些晚。不過,過節(jié)的興致仍然高漲。對多數(shù)人而言,過中秋最大的樂趣就是吃月餅和放假。我雖然沒有那么淺薄,但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式來慶祝,便去做一件看似高雅的事——賞月。
李白可以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張若虛亦有“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唯美,而我,并未在花前月下乘興而游,只一杯清茶,立于窗前,靜靜注視那一角夜空。
今夜的明月,與往年并無大不同。一樣的圓,一樣地于絲絨般的云霧中隱約而現(xiàn),漸漸變得清澈明朗,露出一片瑩白。
或許,人們賞月向來就不是為了看月的,只是借月去感懷,抒發(fā)自己的思念、憂傷之情。月亮不能說話,若真能說話,她會說什么呢?是說她注視了千萬年的人間的滄海桑田,還是千回百轉(zhuǎn)的冷暖?
于過去那逾千年的歲月里,她見過寒山寺外游船上的張繼,亦見過琵琶聲中青衫皆濕的白居易,也見過怡紅院里對月長吁的賈寶玉。她見得越多,懂得就越多,卻從不應(yīng)仰天問月的人。這沉默抑或是種高貴,可能也是無言。見證了如此多的悲歡離合,她能做的僅是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讓月下的人兒掬一把月光療傷而已。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不知有多少人曾日日與月相伴。冬天的夜晚,下過一場大雪后的城市格外寒冷。一個人背著書包走在路上,月光灑在雪地上,竟亮如白晝。清冷寂靜的小路上,亦有這般不為人知的風(fēng)景。有幸一睹為快的,只有我這個過客。
月有陰晴圓缺,卻又極富規(guī)律。由弦月到滿月,有如女子瞬息萬變的細(xì)膩內(nèi)心?;蚯缁蜿幍囊估铮瑹o風(fēng)無星的夜里,她一直都在,即使面貌總在改變。唯有一年,有一場百年一遇的月全食,我仍是站在窗前,抬頭望向那岌岌可危的一輪明月。果然,只兩個時辰,她便一點點消失了,只留下夜空中忽然亮起的浩渺星辰,明明暗暗地閃著余燼般的光?,F(xiàn)在想來,那可否算做月的一次失約?
傳說,月上有月老,主宰人間婚配。細(xì)想不禁莞爾,古人竟編出這么個神話人物,認(rèn)定感情之事由其支配。從古至今,有誰能解釋清楚“緣分”二字呢?如此,又不禁佩服起古人的想象力來。男女姻緣,一根紅線,玄之又玄,卻妙不可言。月上有此神,倒也不失風(fēng)雅了??梢娒髟轮皇敲髟?,而情感才是人心中最在意的。只因明月存在得太夢幻,太清純,讓世人覺得她一塵不染,清凈自在,他物無法與其相提并論,只有心中純美的情感與其相似,所以月才成為守護(hù)神,才被賦予了多重意義。
不可或缺的明月,也是世人不可或缺的記憶。她曾在漫漫長夜照著孤枕難眠的人兒,她曾映出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繞的鄉(xiāng)愁,中國人骨子里那種極淡然幽遠(yuǎn)的風(fēng)雅正是由她而發(fā)揚(yáng)光大。原來,月早已成為我們豐富的文化底蘊(yùn)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仍是這輪明月,卻不知引得多少人愁腸百轉(zhuǎn),無數(shù)思念到了心頭,我不禁深思。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指導(dǎo)教師/李宗成)
本文榮獲中國中學(xué)生作文大賽(2012-2013)高中組二等獎。
編輯/ 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