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四周歲了,不是太調(diào)皮,可就是不管什么事都要大人說幾次才做。我有時不耐煩了會“兇”他,感覺很無奈。請問這樣的孩子應(yīng)該怎么教育,孩子從幼兒園放學(xué)后家長需要特別做些什么?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有出息,因此,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家長就會嚴(yán)加管教,希望孩子對家長言聽計從,做到令行禁止,盡早樹立起家長的威信。然而,許多孩子都像您所提到的那樣,往往事與愿違,他們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聽話、順從、乖巧。
這種情況很正常,因為孩子再小,也是人,活生生的能獨立思考的人,不是家長手中任意支配的“木偶”。恐怕沒有哪個家長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為言聽計從、唯唯諾諾、窩窩囊囊、任人支配的“木偶”吧?
教育本來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家長的教育,孩子是有選擇的,有的聽,有的就不想聽,有的可能還要對抗、抵制,甚至反駁,也就是家長常說的“頂撞”。當(dāng)然,孩子“頂撞”大人,這種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但“頂撞”的內(nèi)容,不見得全是錯誤的,也可能會有可取之處。這就是說,小孩子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這是可喜的。孩子會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學(xué)會分辨,學(xué)會選擇。
家長的管教,孩子聽明白了,理解了,就會聽從、照辦的。因為孩子都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愿意以自己的行為使爸爸媽媽滿意,取悅家長,讓家長高興,使家長更喜歡自己。四歲的孩子故意對抗家長,故意跟家長對著干,故意惹家長生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
如果遇到孩子不聽話,盡量不要“兇”孩子。家長首先要反躬自問,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
比如,是不是家長管得太多、限制得太多、支配得太多了?“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游戲是孩子的職業(yè)?!毙『⒆釉谟變簣@主要是玩,回家以后還仍舊是要以玩為主,家長不能不讓孩子玩。
比如,是不是家長的要求沒有道理?孩子要做的事,家長不喜歡、不允許,但孩子樂意做,樂此不疲。孩子要做的事,只要沒有危害或危險,家長要限制就是不對的。
比如,是不是家長的要求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是不是孩子沒有興趣?是不是孩子不想做?是不是孩子的能力達(dá)不到?孩子不想做、沒有興趣做?家長不能勉為其難,不能強制,“強摁牛頭不喝水”。
有的家長在家里要求孩子認(rèn)字、讀書、學(xué)外語、背唐詩,要求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等等。如果是這樣的要求,那就是不大合理,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
四歲的孩子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游戲、玩耍,從中獲得第一是樂趣,第二是學(xué)會一些生活常識,第三是掌握一些能力,第四是培養(yǎng)一些好習(xí)慣。
家長不要限制過多,也不要要求過多,要放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自主的機會。就算是大人,限制過多、要求過繁,心里也是不痛快的,也會厭煩、抵制的,更何況是孩子呢!
(趙忠心 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xué)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