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對于我們并不陌生,而春秋遺址古淹城的三座橋,更令人贊嘆不已。
一進后城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長石橋,橋長約八十米,寬三米,橫跨在第一道護城河上。橋的西頭靠近后城門,東端連接著古城景區(qū),橋的兩旁擺放著一溜兒“一串紅花”盆。中秋時節(jié),花開得正鮮艷,把橋裝飾得十分美麗。
過了這座橋往前走,大約四百米,我們就到了第二座橋。它是一座鐵索橋,橋下是第二道護城河。這座橋長約一百米,寬三米,由十根粗鐵索組合起來,上面鋪著厚木板成橋面。兩根鐵索做扶欄,人走在橋上晃晃悠悠,像蕩秋千似的,心驚膽寒。
下了這座橋,沿著新鋪的石板路向南,繞了大半圈,便來到了第三座橋。這座橋全用名貴的紅木建造,橋長約四十米,寬四米,橫架在第三道護城河上。它好像是畫中之橋,靠近古樸典雅的淹城山莊,仿佛一道彩虹凌駕在碧波蕩漾的河面上,頗富神韻。
古淹城的三座構(gòu)思新穎、形態(tài)各異的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導老師 韓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