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是與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工業(yè)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提供的各種消費品和服務支撐了居民消費的步步攀升。當人們對參與某種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渴望催生出新的需求時,與這種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消費品和服務便成為下一個“消費季”的生力軍。
北京居民的消費水平長期以來位居各大城市前列,2012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恩格爾系數為全國最低,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比重則高于上海、天津和重慶三個直轄市??梢哉f,北京作為一個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的大都市,現(xiàn)代化設備、信息交互、休閑體驗、多元化生活等元素正在其居民生活消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耐用品的消費階梯
耐用品消費是居民家庭現(xiàn)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載體。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當居民家庭對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等第一波耐用消費品表現(xiàn)出旺盛的消費熱情時,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照相機等新興家用電器正以一種“奢侈品”的姿態(tài)悄然進入城鎮(zhèn)居民家庭,并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引領了第二波耐用品消費熱。2000年以后,洗衣機、電冰箱、彩色電視機這“新三大件”已蛻變成生活“必需品”,其擁有量在城鎮(zhèn)居民家庭中逐步達到或接近飽和;而此時,空調器、微波爐、移動電話、計算機的“奢侈品”光環(huán)正慢慢褪去,成為第三波耐用品消費的代表。當下,以家用汽車、中高檔樂器、攝像機為代表的第四波耐用品正逐步走下神壇,走進平常人家。
伴隨著耐用品不斷地由“奢侈品”到“必需品”的角色變換,以家電、交通工具、通信設備消費為龍頭的消費潮此起彼伏(見右圖)。耐用品的更新?lián)Q代把人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進行消費和享受,增加了消費的自由度。
居民消費@互聯(lián)網
得益于無線網絡發(fā)展、3G的普及、各種網絡應用的創(chuàng)新,居民消費的網絡使用粘度迅速上升,居民家庭線上消費習慣日漸形成。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 32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5.9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由2012年底的42.1%提高到44.1%;網絡購物網民規(guī)模達到2.71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45.9%。手機購物更是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得網絡購物和網上支付能夠隨時隨地的發(fā)生。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手機購物網民規(guī)模達到7636萬人,使用率為16.5%,比2012年年底提高了3.3個百分點。
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抽樣調查資料也顯示,網上購物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方式正快速融入京城百姓的家庭生活。2012年,北京市被調查的5000戶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通過互聯(lián)網購買商品或服務支出194元,同比增長22%。2013年1~8月,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通過互聯(lián)網購買商品或服務支出321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1.5倍。截至8月底,城鎮(zhèn)居民家庭中85%的計算機和43.2%的移動電話已接入互聯(lián)網。其中,后者比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網絡資費和移動設備價格的不斷走低使得互聯(lián)網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速度加快,北京市低收入群體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消費增長迅速。2012年,北京市20%低收入和20%較低收入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通過互聯(lián)網購買商品或服務支出分別是2011年的2.2倍和3.0倍。不過,低收入群體網上購物整體水平依然較低,20%低收入組人均通過互聯(lián)網購買商品或服務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僅為0.3%。
從“提袋式”到“體驗式”
工業(yè)產品的豐富直接帶來了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同時也帶來了“社會參與”的體驗。當前的居民消費已經超出了把商品帶回家的“提袋式”消費范疇,各種綜合性的“體驗式”消費興起,這源于新的生活方式下人們對文化、時尚、愉悅、享受的追求,并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商業(yè)模式下找到最佳契合處,成為消費的新增長點。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意愿的增加,以及旅游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調,居民家庭旅游消費正表現(xiàn)出旺盛的增長力。城鎮(zhèn)居民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團體旅游支出1068元,同比增長31.9%;2013年1~8月,城鎮(zhèn)居民人均團體旅游支出791元,同比增長20.0%。旅游作為當前居民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體驗式”消費,已經成為近年來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一大亮點,并且對交通、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消費的增長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第二個例子是,居民家庭觀影、看演出活動的增加。影院劇場相比電視,帶給人們一種更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文化娛樂體驗。一方面,當人們更愿意也有能力走出家門享受視聽娛樂盛宴時,對影院劇場文化的消費需求迅速增大;另一方面,隨著購物中心產業(yè)全面升級,現(xiàn)代的多廳影院在購物中心內也不斷興起。需求與供給一拍即合,賦予了影院劇場文化消費增長的強勁動力。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觀影、看演出、攝影等其他文娛活動人均支出302元,同比增長28.5%。
正是在旅游、觀影等休閑娛樂體驗活動的帶動下,近年來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家庭文化娛樂服務支出進入快速的上升通道。數據顯示,2012年,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658元,同比增長31.5%,增幅比2011年提高10.2個百分點;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6.9%,比2011年提高1.2個百分點。2013年1~8月,人均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比2012年同期增長12.3%。
居民消費,走向何方
近年來,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增量集中體現(xiàn)在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上。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時尚化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作為與現(xiàn)代化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特征產品,成為未來居民家庭最具有增長潛力的消費內容。隨著居民消費脈絡的逐漸清晰,我們也可以看出未來消費的雛形。
從耐用品消費來看,技術進步將成為未來消費增長的關鍵因素。一方面,汽車作為居民家庭擁有率較低的高檔耐用品,已被納入中產階層的生活理想,即便在限行、限購政策下,居民對家用汽車的消費需求仍將繼續(xù)發(fā)酵。證據之一,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學習駕駛技術;證據之二,北京市參與汽車搖號的人數屢創(chuàng)新高;證據之三,近兩年城鎮(zhèn)居民家庭汽車消費熱情不斷升溫,購車檔次提升,個性化需求彰顯。當消費導向從“資源高耗性”消費轉變?yōu)椤熬G色”消費,技術的進步將有助于汽車消費找到新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多功能便攜設備正成為信息消費的增長極,各類大流量數據的應用、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各種創(chuàng)新型應用將助力信息消費需求的擴張。
從消費形式上看,未來,居民消費將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一方面,各種各樣的“體驗式”消費將更好地滿足百姓的多元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新技術與潛在需求的對接將給居民消費帶來更多的維度,如移動互聯(lián)網和商務活動的無縫對接能夠大大激發(fā)消費需求的釋放,線下體驗與線上購買的快速發(fā)展已透露出巨大的潛在價值。
編輯:王許松 / 郵箱:wxs@bj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