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以后,我依然會記得那些徜徉在巴黎街頭的日子。就像在蕭瑟的冬季懷念一樹繁花、幾聲燕語,懷念巴黎,也就是懷念那些逝去的歲月,懷念一份浪漫的情懷。
我曾在古老的建筑間漫步,也曾在它悠閑的時光中沉浮,更為它醉人的風(fēng)情所傾倒。當(dāng)一切都成為記憶,懷念便只有在文字和圖片中尋找依托。那些被定格下來的瞬間,帶著巴黎獨有的氣息,緩慢而悠長,總是讓人無法加快腳步,只能流連忘返。
這次的文字之旅,就從第一眼的驚艷開始——
鳥瞰巴黎
快到巴黎時,從飛機上鳥瞰,下面是數(shù)不清的森林與麥田。綠、黃兩色搭配得如此均勻,鮮明得像一幅油畫。但絕非抽象派零亂的線條,而是由上帝這位嚴(yán)格的畫師一絲不茍地描摩而成。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樣嚴(yán)謹(jǐn)?shù)膭?chuàng)作在巴黎的建筑、雕像中比比皆是,其精雕細(xì)刻、嘔心瀝血之處,連上帝之手也會自嘆弗如。
慢慢地,綠意更濃了,藍色的河流也像潑翻了顏料似的,四處流淌,豐盛得令人嫉妒。房屋大團大團地出現(xiàn),像被綠色海洋包圍著的小島。蛛網(wǎng)似的公路,是城市伸出的細(xì)長觸角,將人與自然緊緊勾連在一起。
接近郊區(qū)了,幢幢小屋,一律紅頂白墻,整齊得像雨后的蘑菇,轟轟烈烈地開遍了原野。郊外是巴黎人最愛的居處,市區(qū)有著太多的古跡,都是需要捧在手里小心呵護的,郊外才是可著意撒歡的地方。聰明的巴黎人把繁忙的街道留給古人和游客,自己卻逃得遠遠的,去過他們懶洋洋的日子。
最后,就像欣賞一支樂曲,在舒緩悠長的鋪墊之后,我們終于聽到了巴黎強有力的聲音。數(shù)不清的方塊一起涌入眼簾,少有參差的高樓,倒像上帝在孩童時期隨意搭建的積木,密密鋪了一地。因為矮小,便少了一份威嚴(yán),顯得隨和、可親。但那種整齊的擁擠與熱鬧,也像喧囂的搖滾樂,雖不深沉,卻有著單純的震撼,直叫人忍不住要捂上眼睛,又舍不得不看。
這時,綠色便成了裝飾,點綴著都市的繁華。
巴黎的悠閑時光
到達巴黎時正是星期天下午,炎炎烈日以不亞于家鄉(xiāng)重慶的熱情迎接我們,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冷清的街道。商店大門緊閉,行人稀少。原來歐洲的店鋪晚上7點以后就關(guān)門了,周末一般不開,所以我們晚餐是在一家中國餐館吃的。
法國人重視享受生活,不愿為賺錢拼命工作,當(dāng)然社會福利好也為他們免除了后顧之憂。我曾和一位定居巴黎的中國女孩聊天,聽她說起一個老奶奶做心臟開刀手術(shù)的錢都是政府全包,真是令人羨慕。
法國人愛度假,假日也很多,加上五周的帶薪年休,總共140天。平時每周只工作35小時,每年比美國人和日本人少工作將近400小時。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常常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勞動時間。像個壞脾氣的孩子,一不滿意就鬧別扭。罷工涉及各行各業(yè),人數(shù)、次數(shù)、種類之多,全球罕見。這可苦了來旅游的人,若遇上公交系統(tǒng)罷工,便不得不靠雙腿奔波。我們運氣還算好,此時正是度假季節(jié),城中一半以上是游客,當(dāng)?shù)厝硕寂艿郊永毡?、地中海等地曬太陽去了,?jù)說不把皮膚曬得黑黑的,回來后還會被人恥笑。
即使不出去度假,巴黎人的悠閑與浪漫,也會在生活細(xì)節(jié)中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來。街邊的草坪上,處處可見隨意坐著小憩和閑聊的人。一對正在野餐的母子,身邊圍著幾只閑散踱步的鴿子,還有一對坐在臺階上看報的情侶、幾個在街頭跑步的健壯男子,他們的背影融入了蔥郁的綠樹叢中……最常見的是露天座上就餐的法國人,他們漫不經(jīng)心,體態(tài)慵懶,神情愉悅,享受著美食和陽光。時間像漏斗中的金沙,被他們奢侈地?fù)]霍著。漫步在巴黎街頭,就像沉浸在爵士樂中,懶洋洋的,叫人提不起勁兒,卻自有一股纏綿入骨的甜蜜。
然而,如今這種悠閑的日子卻被歐債危機蒙上了一層陰影,據(jù)說這場席卷歐洲的債務(wù)危機,起因之一正是過高的福利。是啊,不工作,只享受,這樣的好日子又能維系多久呢?據(jù)說法國政府正在對社會福利制度進行重新審核,并準(zhǔn)備做出調(diào)整,真不知天性懶散的法國人能否接受這樣的改變,然而要想重拾昔日的美好時光,不做出改變,行嗎?作為過客的我們,也唯有祝福他們,祝福法國,能夠重新適應(yīng)這個巨變之后的世界。
巴黎的建筑:古樸和諧之美
巴黎最值得游覽的還是舊城。就一座城市而言,古建筑通常比新建筑有價值。在這個資訊發(fā)達的時代,一種建筑風(fēng)格很快就能被克隆到全世界,大多數(shù)城市的新建筑都千篇一律,像同一條生產(chǎn)線上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沒有經(jīng)過時間提煉,缺少歷史底蘊和文化內(nèi)涵的建筑,通常是蒼白的,引不起觀賞的興趣。
巴黎人卻竭力維護著傳統(tǒng)的城市風(fēng)格,像對待名家巨著,不敢隨意竄改。市區(qū)唯一的摩天大樓——蒙帕納斯塔樓,因為與城市輪廓和色調(diào)極不相稱,一直備受批評。此后市政府便立法規(guī)定,巴黎建筑不得高于121英尺(約合37米)。所以站在埃菲爾鐵塔上俯瞰全城,整齊得像正在等待檢閱的軍隊。無論色彩還是風(fēng)格,新的建筑都小心翼翼地遵循前人定下的調(diào)子,維系著巴黎的和諧之美。
坐車在市區(qū)內(nèi)轉(zhuǎn)悠,滿目皆是有著太多歷史積淀的建筑和人文遺跡,它們各自呆在屬于自己的位置,幾百年屹然不動的地位,令它們有著倨傲的威嚴(yán),居高臨下地面對蕓蕓眾生。
巴黎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古城,石頭天然質(zhì)樸的本色,便是巴黎的色彩。就像一位高貴的婦人,濃妝艷抹只會顯得嗆俗,唯有素凈大方,方能盡顯雍容。放眼望去,一律是深深淺淺的灰和白,還有明明暗暗的黃,是不同石質(zhì)在時間淬煉后呈現(xiàn)出的飽含滄桑的個性風(fēng)貌。
每幢房子都方方正正、四平八穩(wěn)。和德國人喜歡把屋頂建得尖銳不同,巴黎的屋頂要么平整,要么帶輕微的弧度,即使有棱角,也含蓄而不張揚,有著包容一切的柔和。
就像中國古代建筑喜愛雕梁畫棟一樣,巴黎的建筑也有著極盡繁復(fù)的講究。且不說教堂、宮殿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富麗,僅街邊一幢普通的屋子,也是一件傾心打造的生活化藝術(shù)品:雕花的欄桿、精美的浮雕,點染著矜持的尊貴,讓人在華麗的余韻中,一遍遍追想令人欽慕的時光倒影。
塞納河風(fēng)情
塞納河是巴黎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線。它穿過市中心,像植物蜿蜒的枝干,直伸向英吉利海峽。眾多的古跡和建筑瑰寶,如綠葉附著于兩岸,在歲月之河的滋養(yǎng)下,繁茂得令人驚嘆!
巴黎的風(fēng)情被塞納河演繹得淋漓盡致。它不寬,也不急。唯有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文化,才會有這樣徐舒沉穩(wěn)的節(jié)奏,像昔日沙龍中的貴婦,經(jīng)歷過一切繁華和沉寂之后,依然優(yōu)雅,舉手投足間,皆是大家風(fēng)范。
乘船游河是不容錯過的節(jié)目。我們是下午坐的船,天陰著,倒讓人松了口氣。因為烈日的炙烤會令人心浮氣躁,而這樣的心情是不適合游塞納河的。
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的時候呆過巴黎,那么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它是一席流動的盛筵?!贝藭r的我們,便如同筵席上手足無措的食客,面對無與倫比的豐盛,即便是饕餮,也將無所適從,難以消化。
船上有中文解說,聽著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shù)拿?,對?yīng)著岸邊次第掠過的古跡,漸漸變得目不暇接。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奧賽博物館、榮軍院、巴黎圣母院、馬德蘭教堂、波旁宮、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奧賽宮、巴黎歌劇院……兩岸宏偉的建筑連成一片,有著史詩般的莊重威嚴(yán)。它們記載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容納了自古希臘以來各類建筑的風(fēng)格。
塞納河是一首長詩,被一座又一座橋分成了許多斷章。據(jù)說河上的橋共有36座。它們造型各異,或雄偉氣派,或纖細(xì)精美,或古樸雅致,像一條條動脈,為巴黎輸送著活力。我們不停地從它們舒展的雙臂下經(jīng)過,像行駛在一部黑白片中,明暗交替著,穿過歷史的鏡頭,從一段泛黃的歲月進入另一段更遙遠的時光。
船上有一群來度假的孩子,每過一座橋,都會興奮地尖叫,與橋上、岸上的人互相揮手招呼,熱烈的情緒讓河水也忍不住揚起了笑紋。在孩子單純的心里,歷史太遙遠,只是課本上的故事。眼前的塞納河卻是風(fēng)情萬種,讓人直想要溺斃在她動人的眼波中。既然風(fēng)景已是絕好,何不縱情歡笑?
可惜未能乘船夜游塞納河。聽說夜幕下的河岸,流光溢彩,更是迷人。是么?又想起阿波利奈爾的詩句:
塞納河在米拉博橋下流淌
我們的愛情
我必須追憶嗎
那痛苦之后常常是快樂
或許夜晚的塞納河更適合追憶,不一定是愛情,也可以是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