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把自己比做牛。魯迅先生說:“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詩中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唐代詩人杜甫以種松伐竹的日常生活情況,比喻自己扶善撻惡的胸懷:“新松恨為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p>
北宋李綱以病牛自喻。表達(dá)自己為國為民,主戰(zhàn)抗金的宏大志向:“耕犁千調(diào)實千坰,力盡筋疲誰復(fù)傷?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疾臥殘陽?!?/p>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以梅花的本性不移喻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塵碾作泥,只有香如故。”
明代于謙,以潔白的石灰喻自己正直的生平:“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潔身自好的品行,把自己比做玉佩。他在《離騷》中吟道:“何瓊佩之偃蹇(繁盛而高貴)兮,眾薆然而蔽之(薆然,掩蔽的樣子),唯此黨人之不驚兮,恐嫉妒而折之?!?/p>
曹操,以志在千里的老馬自喻,表達(dá)自己晚年的雄心壯志。他在《龜雖壽》詩中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民族英雄文天祥,以磁針石自喻,表達(dá)自己回歸南方、忠于國家的決心,他在《揚子江》一詩中說:“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誓不休?!?/p>
唐代詩人王昌齡,以玉壺中的冰自喻。比喻自己心靈的純潔,表明自己決不因遭貶斥而改變志節(jié)。他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寫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p>
恩格斯以山泉自喻。他在詩中寫道:“一股洶涌的泉流,呼嘯著獨自出山谷。松樹在它面前轟然倒下,它就這樣給自己沖開一條大道。我也將和這股山泉一樣,給自己開辟一條大道?!?/p>
賀拉斯以磨刀石自喻。古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為人們留下許多光輝的詩作。他虛懷若谷地說:“我愿做塊磨刀石,能使鋼刀鋒利,雖然它自己切不動什么……”
編輯/呂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