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臺風“布拉萬”影響吉林省出現(xiàn)明顯降雨天氣,并伴有大風天氣,有62站出現(xiàn)大暴雨,318站出現(xiàn)暴雨。全省大部出現(xiàn)7級以上大風,長春、吉林、白山、通化、延邊、四平東部出現(xiàn)了8級以上大風,最大風速出現(xiàn)在延吉,達到26.2米/秒(10級)。此次臺風暴雨和大風天氣是吉林省歷史罕見的強災害性天氣。本文從臺風災害(包括臺風洪澇害、臺風大風害)的危害機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臺風;暴雨;大風;危害
中圖分類號: :P458.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16-54-2
1 降雨及大風實況
1.1 降水實況
2012年8月28日14時~29日20時,受15號臺風“布拉萬”北上影響,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出現(xiàn)明顯降雨天氣,62站出現(xiàn)大暴雨,318站出現(xiàn)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47.1毫米,地區(qū)分布為:白城2.6毫米,松原26.7毫米,長春82.2毫米,四平55.3毫米,遼源76.3毫米,吉林64.7毫米,通化56.5毫米,白山28.5毫米,延邊24.6毫米。降雨量前五位的為:吉林唐家崴子178.8毫米,東豐小四平147.9毫米,九臺上河灣鎮(zhèn)145.0毫米,九臺盧家139.5毫米,榆樹136.3毫米。
1.2 大風實況
受臺風影響,28日14時到29日14時, 全省大部出現(xiàn)7級以上大風,長春、吉林、白山、通化、延邊、四平東部出現(xiàn)了8級以上大風,最大風速出現(xiàn)在延吉,達到26.2米/秒(10級)。
2 布拉萬臺風災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
2.1 災害情況
此次臺風天氣過程具有正面襲擊、來勢猛、強度強、風力大、影響重等特點。導致中東部地區(qū)部分地方出現(xiàn)作物倒伏、洪澇、城市內澇、房屋受損、樹木折斷等災害。臺風“布拉萬”帶來的大風和降雨造成永吉、長白、琿春、輝南、圖們、安圖、扶余、汪清、長春市區(qū)、德惠、榆樹、農安、雙陽、九臺、遼源、伊通、集安、靖宇、敦化、龍井、白山市區(qū)、吉林市區(qū)、蛟河、磐石、樺甸、舒蘭等地部分農田作物出現(xiàn)倒伏、洪澇、城市內澇、房屋受損、樹木折斷等災害。直接損失行業(yè)包括農業(yè)、交通、水利。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造成83.81萬人受災,轉移安置722人,倒塌、損壞房屋353間,農作物受災33.58萬公頃,成災16.10萬公頃,絕收3.24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3.95億元,其中農業(yè)損失11.02億元。
臺風的一般災害為臺風暴潮、臺風暴雨和大風,臺風登陸到吉林省時災害主要為臺風暴雨和大風。雖在誘發(fā)災害上常是彼此聯(lián)系共同起作用的,但在危害機制上仍有重大區(qū)別[1],必要分別予以討論。
2.2 臺風暴雨的危害分析
吉林省地貌形態(tài)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xiàn)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區(qū)。此次臺風暴雨橫穿吉林省腹地。誘發(fā)了多種災害,其主要表現(xiàn)如下。
2.2.1 農田受淹 截止到2012年1月吉林省省有耕地8295萬畝,基本農田7251萬畝,耕地總量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位于長春、四平和松原市的扶余市。此次臺風暴雨過程基本覆蓋了吉林省糧食主產區(qū)。由于此次降水持續(xù)時間長,雨強小。只是造成了少數(shù)低洼農田內澇、個別地方出現(xiàn)小流域洪澇災害。
2.2.2 城市內澇 吉林省多數(shù)舊城排水設施原有標準偏低,不少新區(qū)或新城排水系統(tǒng)尚未完善。在城市功能區(qū)布局上,防洪澇能力為10年和5年一遇的區(qū)段尚有不少。以長春市為例,全市2630公里排水管線14%超期“服役”。此次暴雨長春市降雨達到121.9毫米,市區(qū)內出現(xiàn)多處積水。長春市區(qū)一處積水最嚴重的立交橋,積水超過一米。除此之外全省進水城鎮(zhèn)多達438個,積水城鎮(zhèn)238個。可見臺風暴雨導致城市內澇現(xiàn)象頗為嚴重。
2.3 臺風大風的危害分析
受臺風影響,臺風的風力陣性強,且在移動過程中風向還有旋轉性變化,致使障礙物可先后在不同方向受其影響。這對那些抗風力各向并非均等的障礙物來說,其受害可能性要比單一風向者為大。此外。臺風正面襲擊吉林省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7級以上大風,長春、吉林、白山、通化、延邊、四平東部出現(xiàn)了8級以上大風,最大風速出現(xiàn)在延吉,達到26.2米/秒(10級)。風力大也是這次大風危害較重的主因之一。臺風大風對城市和農村都有巨大的破壞力,然而在形成災害的機制上,它們有不同之點。
2.3.1 臺風大風對城市的危害 城市建筑物鱗次櫛比,街道縱橫交錯,多“l(fā)、+、++”型盆道和風口,而這些地方流線密集,狹管效應強,風速較大。城市這一地理特征擴大了局地的風害。城市風害的另一特征是次生災害往往比原生(直接)災害為重,并有“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其他各業(yè)產生危害,風害造成人員直接或間接傷亡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大風時常吹倒不牢固的建筑物、高空作業(yè)的吊車、廣告牌、電線桿等,造成財產損失和通訊、供電的中斷。
這次臺風導致部分高大園林植物倒伏或折斷,城區(qū)部分牌匾受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風造成的。
2.3.2 臺風大風對農田和林地的危害 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農作物和林木的機械損傷和生理危害上,如作物倒伏、落花落果(粒)、林木斷折以及農作物病害加劇等方面。農作物受災33.58萬公頃,成災16.10萬公頃,絕收3.24萬公頃,農業(yè)損失11.02億元。
最后尚需強調指出:臺風災害的上述兩個主要方面是彼此聯(lián)系的,甚至有時是互為加劇的。這次臺風大風災害的上述特點,對內陸城市來說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3 思考與啟示
“布拉萬”臺風給吉林省帶來明顯降水和大風天氣,對農業(yè)和水資源等方面的影響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一是中部主要產糧區(qū)普遍出現(xiàn)暴雨天氣,土壤水分得到充分補充,對作物灌漿十分有利,保證了主要產糧區(qū)不會發(fā)生秋旱,西部松原市和東部山區(qū)農田旱象也得到明顯緩解,利于農業(yè)豐收;二是降水使松花江流域江河水位上升,大中型水庫庫容將增加,地表水資源將得到有效補充。不利的方面,一是我省普遍出現(xiàn)大風災害,部分高稈作物出現(xiàn)倒伏或折斷,果樹和瓜果類蔬菜落果,部分大棚受損,中部地區(qū)部分縣市農業(yè)損失較重;二是大風導致部分高大園林植物倒伏或折斷,城區(qū)部分牌匾受損,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三是部分城鎮(zhèn)積水、少數(shù)低洼農田內澇、個別地方出現(xiàn)小流域洪澇災害。
此次臺風暴雨和大風天氣是吉林省歷史罕見的強災害性天氣,雖然對吉林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但準確的預報和及時的預警、社會各部門聯(lián)動、各級領導指揮得力,為今后抗大災防大難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周子康,劉為綸.浙江省臺風災害的成因因子與危害分析[J].科技通報,1994,10(3):156-160.
[2]劉暢.風害下我國城市規(guī)劃的一些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19-20.
[3]孫洪剛,林雪峰,陳益泰等.沿海地區(qū)森林風害研究綜述[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0,18(5):277-585.
[4]程乾,雷軍.吐魯番溫室、拱棚風害的初步分析及其防御[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1,22(1):55-56.
[5]唐有林.廣州綠化樹木風害的分析[J].廣西植物,1988,8(4):345-351.
作者簡介:陳雷,滿族,吉林省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服務室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