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古 意
李 頎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①。
殺人莫敢前,鬚如蝟毛磔②。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能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①七尺:指“七尺之軀”。②鬚:同“須”。蝟:同“猬”。磔:這是短而亂的意思。
(1)簡析最后一句詩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答:
(2)有人認為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征戰(zhàn)邊疆勇猛剛烈的硬漢,也有人認為這首詩塑造的是一位長年征戰(zhàn)因思歸而落淚的邊塞“男兒”形象。你認為這兩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答: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淡黃柳
姜 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幢M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金人入侵,南宋偏安江南,合肥當時已成邊區(qū)。
(1)這首詞的詞眼是 。(用一個字概括)
(2)序中說“因度此闋,以紓客懷”,請簡要說明詞人有怎樣的“客懷”。
答: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詞上闋所營造的意境最不相近的一項是( )。
A.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C.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
黃庭堅①
其一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②為骨玉為肌。
暗香已壓酴醾③倒,只比寒梅無好枝。
其二
淤泥解作白蓮藕,糞壤能開黃玉花④。
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
【注】①黃庭堅:才華橫溢,卻久謫巴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②水沉:木名,即沉香。③酴醾:薔薇科,花白或黃,甚美麗。④黃玉花:水仙花的別名。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答:
(2)結合兩首詩,試分析“水仙花”的形象。
答:
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
蘇 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縱飲的醉意表現出來的呢?怎樣理解他這份醉飲的豪興?
答:
5.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點絳唇
林 逋
金谷①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②去。萋萋③無數,南北東西路。
【注】①金谷:金谷園,指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的一座奢華別墅。②王孫:本是古代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在詩詞中多代指出門遠游之人。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1)上闋“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兩句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答:
(2)詞中的“萋萋”春草有怎樣的寓意?請結合下闋進行簡要的分析。
答:
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千秋歲①
秦 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②,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①詞人于紹圣元年貶監(jiān)處州酒稅時所作。②元祐七年三月,詞人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詞的上闋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春色圖景?在詞中有何作用?
答:
(2)有人評說“此詞以‘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試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
答:
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別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仗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1)本詩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大丈夫形象。
答:
(2)本詩頸聯以譬喻言志,試加以賞析。
答:
【參考答案】
1.(1)側面描寫(答“夸張”也可),通過寫三軍將士落淚,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暗寫“男兒”思歸之情。
(2)答“前一種對”: 詩中描寫了“男兒”在馬下與伙伴們打賭比輸贏,從來就不把七尺之軀看得那么重,一上戰(zhàn)場就奮勇殺敵,殺得敵人不敢向前;同時抓住他胡須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顯示出他勇猛剛烈的氣概和殺敵時“鬚蝟”怒張的神氣,將一位征戰(zhàn)邊疆勇猛剛烈的硬漢描寫得神形畢肖、栩栩如生。
答“后一種對”: 詩歌描寫“男兒”看到黃云之后,不免引起思鄉(xiāng)之感;但因為還沒有報答國恩,所以也就堅決不想回去,可當聽到“遼東小婦”那哀怨、悲涼的羌笛聲,勾起征人思鄉(xiāng)的無限情思,不由“使我三軍淚如雨”。
答“兩種都對”: 詩歌首六句寫戍邊豪俠的風流瀟灑,勇猛剛烈。后六句寫見得黃云,聞得羌笛,頓覺故鄉(xiāng)渺遠,不免懷思落淚。
2.(1)空。
(2)客居異鄉(xiāng)的惆悵(思鄉(xiāng));惜春傷春的情緒;為國家時局的憂懼。
(3)C(這首詞的上闋營造的是凄涼、凄清、寂靜的意境,而C項表達的是豪邁之情。)
3.(1)比喻。骨如沉香肌為玉,寫出水仙花沁人的芬芳和晶瑩澄澈的美麗。(或對比。與酴醾比香突出水仙花暗香濃郁;與梅比枝條顯示水仙花的柔弱。)
(2)兩首詩皆托物言志,水仙花擁有晶瑩澄澈的美麗和沁人的芬芳,暗指詩人自己的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水仙花只能“流落小民家”,則暗示自己久謫川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
4. “復” 字寫出作者醉而醒,醒而復醉的狀態(tài);回寓所時,“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表明天色很晚,說明暢飲之久;“仿佛”二字,傳神地刻畫出了詞人醉眼蒙朧的情態(tài),這樣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這份醉飲的豪興表現出詩人風神瀟灑的形象,曠達的態(tài)度和率真的個性。
5.(1)無主荒園在細雨中春色凋零,絢爛的花朵已紛紛墜落,連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蒙蒙細雨而去。
(2)萋萋春草比喻離愁和遠思。下闋寫“萋萋”春草出現在黃昏暮靄之下,凄切離歌聲中,使情感顯得含蓄而深沉。草接天涯,無處不生,更象征著離愁和遠思的綿綿不盡。
6.(1)描寫了一幅城郭外溪水邊,花影搖曳紛繁,鶯聲嚦嚦的春深景色。以景襯情,更好地表達詞人的愁苦。
(2)詞人由眼前,憶往昔,憂未來,深感前路茫茫,生命如春天一樣正在逝去。憂愁悲苦如浩瀚的大海噬嚙著詞人的心靈,“愁如?!币徽Z形象地表達出詞人的謫恨離痛之深廣,確為全詞點睛之筆。
7.(1)本詩刻畫了一個仗劍遠游,無常人告別親人時的悲戚之態(tài),威武瀟灑、豪情滿懷的壯偉剛毅的大丈夫形象。
(2)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北疽馐钦f:毒蛇咬手后,為了不讓蛇毒攻心致死,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以除毒去患,保全性命。作者運用此比喻說明:詩人不是不重離別,但為了遠大的理想,必須控制自己的感情,必要時,也只能舍去兒女情長。此聯形象地表現出壯士為了事業(yè)和理想,為了建功立業(yè)在所不惜、不怕犧牲的雄心壯志和顧全大局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