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語文試卷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題
鐵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婦人帶著一個4歲左右的小男孩在郊區(qū)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潑,面色緋紅。那婦人年齡不大,穿著考究。她一邊幸福地微笑著,一邊細(xì)心地照看著自己的兒子。孩子正在滾著一個黃色的大鐵圈,他穿著短褲,揮動著棒子歡快地笑著,跟在鐵圈后面跑。他把棒子舉得高高的,本來沒有那種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開心!方才他還沒有鐵圈,可是現(xiàn)在有了,真叫人高興!一個雙手粗糙、衣服襤褸的老頭,身體緊靠柵欄站在十字路口,好讓那女人和小孩走過去。老頭用那昏花的兩眼凝視著孩子,臉上露出呆癡的笑容。
“一個富戶人家的公子,”老頭心里思忖道,“是個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愛,畢竟是闊人家的孩子!”
當(dāng)他——這個老頭兒——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過的是艱苦的日子。即使現(xiàn)在,他雖然不再挨打受餓了,但生活還談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時代,他過的是挨打受罵、饑寒交迫的生活。那時,他沒有鐵圈,也沒有這類闊少爺?shù)钠渌婢?。他整個一生都是在艱辛困苦中度過的。他沒有什么值得回憶的事,也沒有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他咧開沒有牙齒的嘴朝那小孩微笑著,心里不禁產(chǎn)生了嫉妒。心想:“這種玩藝沒有意思?!奔刀视洲D(zhuǎn)而變成了煩惱。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從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現(xiàn)在的工廠。
那小孩邊跑邊笑地追逐鐵圈的情景縈繞在他的腦海里,不管機器聲多么嘈雜,他都忘不了那個孩子和鐵圈,晚上也總夢見他們。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夢來。機器隆隆地響,工作機械單調(diào),沒有必要過多操心,再說他已干慣了這種活。廠房里的空氣充滿了灰塵,傳送帶平穩(wěn)地運轉(zhuǎn)著,遠(yuǎn)處各個角落聲音嘈雜,光線晦暗。人們像鬼魂一樣地走來走去,人的說話聲淹沒在機器聲里。
這個老頭仿佛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小男孩,他的母親也是一位貴婦人,他也有一個鐵圈和滾鐵圈的棒子,他也在穿著白褲衩滾著鐵圈玩耍。
天天干著同樣的活,做著同樣的夢。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時,老頭在街上看見一個從舊木桶上掉下來的又大又臟的鐵箍。老頭高興得發(fā)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淚水。一種意外的,幾乎沒有想過的愿望進入了他的心靈。他小心地四面張望了一下,然后彎下腰哆哆嗦嗦地?fù)炱鹉莻€鐵箍,雖然他面帶笑容,但還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沒人看見他,也沒有人問他。這與別人有什么相干?一個窮老頭撿了一個無論對誰都沒有用處的舊鐵箍,誰會管呢?可他還是提心吊膽地偷偷地把它拿走了。他為什么要撿,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說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個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帶回家去。
鐵箍在老頭破舊的房子里放了幾天,閑著沒事的時候,他就把它拿出來看看,因為這個生銹的鐵箍對他是個安慰,使那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夢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終于變得更加真實了。
一個晴朗、溫暖的早晨,當(dāng)城里樹上的鳥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歡快的時候,老頭早早起了床,洗漱完畢,便拿著他撿來的鐵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過了枝葉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這些陰暗的樹木為何這樣寂靜,還散發(fā)著奇特的香氣,那些昆蟲也令他驚奇。露水就像童話中描述的那樣,那里既沒有嘈雜聲,也沒有灰塵,樹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頭折下一根干樹枝穿上鐵箍。
他眼前展現(xiàn)出一片明亮寂靜的田野,青草葉上的露珠閃閃發(fā)光。老頭突然用那根樹枝做成的木棒滾起鐵箍來,鐵箍輕松地在田野里滾動,老頭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顏開,像那個跟著鐵圈跑的小男孩一樣,有時也將棒高高地舉過頭。
他仿佛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有教養(yǎng)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親慈祥地微笑著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須在憔悴的臉龐上顫抖著,不住的笑聲和咳嗽聲同時從他那沒有牙齒的嘴里迸發(fā)出來。
老頭喜歡早晨到樹林里來滾鐵箍,有時他也怕人看見笑話他。一想到這里,他便感到有一種難堪的羞愧。羞愧又進而發(fā)展為恐懼,致使雙腿開始發(fā)軟,他一面滾鐵箍,一面警惕地看著四周。
可是沒人看見他,也沒人聽見他。他盡情地玩夠了之后,平安無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輕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沒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連玩了好幾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著了涼,好長時間竟臥病不起。在工廠的醫(yī)院里,當(dāng)他在陌生的人們中間咽下最后一口氣的時候,臉上還是堆著寧靜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親愛的媽媽照看著,在樹陰下的青草地上嬉戲玩耍。
【閱讀練習(xí)】
1.文中在寫老人做“白日夢”時,比較詳細(xì)地描寫了工廠里的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
2.作者用“鐵圈”作為小說的標(biāo)題,自有妙處,請作分析。
遼寧省丹東市語文試卷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題
兒行千里
我第一次騎單車穿越中國的途中,母親還不時將一封封家書提前寄到我將到達的地方,好讓我每到達一個陌生的城鎮(zhèn),都會收到家人的問候,它溫暖了我一程又一程。每次風(fēng)塵仆仆地歸來時,我的背囊里總?cè)幸晦恋榈榈募視?/p>
在一座鄉(xiāng)村,一個農(nóng)婦的兒子愛上了美麗的貴族少女。備受單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離家到莊園主家當(dāng)花匠的決定。啟程的那天,雨絲紛飛。孤獨的母親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兒子歡天喜地地朝遠(yuǎn)方的莊園走去,年輕的農(nóng)夫歡快地走著,他吹著歡快的口哨,始終也沒有回過頭。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奮勇爬上高高的草垛,賣力地干活,因為他心愛的少女正在樓上的陽臺注視著這里。高傲的少女或許也被這勞動的場面所感染,頑皮地向草垛上的人們伸出了手臂,年輕人踮起腳尖為了握一握少女的纖手,不幸從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了。
母親聞訊趕來了。與兒子分別已久,萬萬沒有想到會以這種局面重逢。當(dāng)兒子在村民的嬉笑中下葬的時候,她緊緊地?fù)ё”涞膬鹤?,沒有一絲抱怨,兩行熱淚從這位倔強的農(nóng)婦的臉龐上滑落。她說:“我的孩子!”
從小到大看電影無數(shù),許多影片別說情節(jié),就連名字也記不太清了,但少年時看過的這部外國影片至今記憶猶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樣的一個孩子,瘋狂地愛上了去遠(yuǎn)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行于中國的版圖上,拎起行囊道一聲:“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龍江了!”頭也不回便出了家門,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離開院子走了很遠(yuǎn),忽然漫不經(jīng)心地回了一下頭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年邁的姥姥、兩鬢染霜的父母仍然佇立在陽臺上,望著我。
我每次出遠(yuǎn)門的時候,家人都是這樣久久地凝視著我的背影,只是因為我從不回頭,所以從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即便是我度完周末離家去江對岸的報社上班的時候,他們同樣在陽臺上目送著我去上班。
我回頭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們揚起了手。我永遠(yuǎn)記得家人的笑容。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站在陽臺上的親人一個個離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親,以她不變的柔情依舊站在那里。
1998年我得到去南極中國長城站采訪的機會,出發(fā)的時候,身為畫家一生拿慣了油畫筆的母親為我趕織了一雙厚厚的羊毛襪子。當(dāng)時考察隊發(fā)的靴子沒有女性的尺碼,是母親織的那雙羊毛襪才使我的一雙腳在男式靴子里沒有打晃。在南極大陸的暴風(fēng)雪中跋涉的時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進了靴子結(jié)成冰砣,也多虧母親給我的羊毛襪讓我的雙腳抵御了南極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報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訪鄭和下西洋遺蹤,連續(xù)三年在印度洋沿線的亞非國家間奔波。每次出發(fā)的時候,母親都要幫助我準(zhǔn)備行囊。她既擔(dān)心攜帶的物品多累壞了我,又擔(dān)心哪一樣物品沒帶上,路上會諸多不便。于是,放進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將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還吃力地將沉甸甸的行囊試著背到瘦弱的肩上,體驗我將承受的重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國的途中倒在羅布泊的余純順,他倒下的那年,社會對他的贊頌對他的宣揚達到沸點。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鄉(xiāng)。經(jīng)人指點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條弄堂里一間簡陋的房子。屋子雖小,但因為只有他父親一人而顯得空空蕩蕩。老人低著花白的腦袋正在凝視兒子背著行囊的照片,此時市內(nèi)舉辦的余純順徒步中國事跡展覽參觀者爆滿。
當(dāng)時正午已過,聽說老人還沒有吃午飯,我走進廚房發(fā)現(xiàn)只有一把青菜,就幫老人煮了一碗清湯面,老人端著碗仍吃不下,他睜著昏花的雙眼望著我說:“人們夸倒下的是個英雄,對我這個父親來講,死去的是一個兒子??!”
我永遠(yuǎn)記住了那句話,正如我難忘陽臺上親人們注視我遠(yuǎn)去的背影一樣。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長年穿越在中國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樣被人們稱為所謂的“行者”,他拿出一個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寫幾句話,我說就不用寫了吧,有件事你記住就行——在路上常給母親打個平安的電話。
【閱讀練習(xí)】
1.文章2~4段寫了作者少年時看過的一部外國影片,試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2.分析這篇散文在寫作上的特色。
【參考答案】
江西省語文試卷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題
1.①反映了嘈雜、晦暗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和老人單調(diào)、麻木的生活狀態(tài)。②反襯出鐵圈給老人精神和生活帶來的變化,他有了自己的快樂憧憬。③與下文老人滾鐵箍時的環(huán)境描寫構(gòu)成鮮明對比,進而突出主題。
2.①主題思想——鐵圈是老人快樂夢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親情的溫暖,是富貴的愉悅。②情節(jié)結(jié)構(gòu)——鐵圈是貫串全文的線索:看玩鐵圈——想玩鐵圈——撿舊鐵圈(鐵箍)——自玩鐵圈(鐵箍)③人物塑造——鐵圈是構(gòu)成老人行為心理變化的手段,激起了長期生活在單調(diào)、麻木狀態(tài)下的老人的內(nèi)心追求,完成了追尋夢想的過程。
遼寧省丹東市語文試卷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題
1.寫出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自然地引出下文,同時也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2.①本文選取的材料很多,但是都緊緊圍繞著母愛、親情這一線索,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②本文的語言有很強的抒情性,將抒情與敘事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