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六中語文文言文試題
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從孫。第進士,又以書判高等補秘書省正字。李懷光辟致幕府,擢累監(jiān)察御史。懷光反河中,鄘與母、妻陷焉,因紿懷光以兄病臥洛且革,母欲往視,懷光許可,戒妻子無偕行。鄘私遣之,懷光怒,欲加罪,謝曰:“鄘籍在軍,不得為母駕,奈何不使婦往?”懷光止不問。后與高郢刺賊虛實及所以攻取者,白諸朝,德宗手詔褒答。懷光覺,嚴兵召二人問之。鄘詞氣不撓,三軍為感動。懷光不殺,囚之。河中平,馬燧破械致禮,表佐其府,以言不用,罷歸洛中。召為禮部員外郎。
徐州張建封卒,兵亂,囚監(jiān)軍。帝以鄘剛敢,拜宣慰使,持節(jié)直入其軍,大會士,諭以禍福,出監(jiān)軍獄中,脫桎梏,使復位,眾不敢動。既還,稱旨,遷吏部郎中。
拜淮南節(jié)度使。王師討蔡方急,李師道謀撓沮之,鄘以兵二萬分壁鄆境,貲餉不仰有司。是時兵興,天子憂財乏,使程異馳江淮,諷諸道輸貨助軍。鄘素富強,即籍府庫留一歲儲,余盡納于朝。諸道以鄘為倡首,悉索以獻,自此王師無匱乏之憂。
先是,吐突承璀為監(jiān)軍,貴寵甚,鄘以剛嚴治,相禮憚,稍相厚善。承璀歸,數(shù)稱薦之,召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進,及出祖,樂作泣下,謂諸將曰:“吾老安外鎮(zhèn),宰相豈吾任乎?”至京師,不肯視事,引疾固辭,改戶部尚書。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贈太子太保,謚曰肅。
鄘強直無私,與楊憑、穆質、許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任氣自任。
(選自《新唐書》,有刪改)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紿懷光以兄病臥洛且篤
紿:欺騙
B懷光許可,戒妻子無偕行
偕:共同
C.鄘詞氣不撓,三軍為感動
撓:屈服 .
D.及出祖,樂作泣下
祖:祖先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鄘為人機智。李懷光反叛,李鄘與家人淪陷賊軍中,他以兄長在洛陽患急病臥床不起為托詞,讓母親和妻兒擺脫了李懷光的控制。
B.李鄘剛正果敢。徐州張建封去世,士兵變亂,囚禁了監(jiān)軍,李鄘召集將士,曉諭禍福,終使監(jiān)軍出獄,恢復職位,眾人不敢亂動。
C.李鄘忠于朝廷。戰(zhàn)爭興起時,天子派人勸說諸道輸送財貨援助軍用,李鄘留存儲備后,將其余都交納給朝廷,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D.李鄘淡泊名利。他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宰相之職,到達京城,稱病堅決辭讓相位,改任戶部尚書;后來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后與高郢刺賊虛實及所以攻取者,白諸朝,德宗手詔褒答。
(2)鄘以兵二萬分壁鄆境,貲餉不仰有司。
河南省中原名校語文文言文試題
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魏源,字文淵,建昌縣人。永樂四年進士。除監(jiān)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黃子威誣。奏減浙東瀕海漁課。巡按陜西。西安大疫,療活甚眾。奏言:“諸府倉粟積一千九十余萬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農(nóng),請輸鈔代兩稅之半。”從之。兩遭喪,俱起復。
宣德三年召署刑部右侍郎。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轉徙。帝以源廉正有為,命為左布政使,俾馳驛之任。時侍郎許廓往撫輯,廷議又起丁憂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與廓、昌祺發(fā)倉廩,免逋賦雜役,流民漸歸。雨亦旋降,歲大豐。居三年,召還,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豐民夏九旭等據(jù)大盤山為亂。帝以源江西人,命撫之,都督任禮帥兵隨其后。未至,官軍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飭邊務。
英宗即位,進尚書。正統(tǒng)二年五月命整飭大同、宣府諸邊,許便宜行事。源遣都督僉事李謙守獨石。按行天城、朔州諸險要,令將吏分守。設威遠衛(wèi),增修開平、龍門城,自獨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軍租一年,儲火器為邊備,諸依權貴避役者悉括歸伍。尋以宣、大軍務久弛,請召還巡撫僉都御史盧睿,而薦兵部侍郎于謙為鎮(zhèn)守參贊。朝廷以謙方撫山西、河南,不聽。于是言官以臨邊擅易置大臣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勞,置不問。事竣還朝,與都御史陳智相詈于直廬。智以聞,詔兩責之。
歲旱,錄上疑獄,且請推行于天下,報可。旋坐決獄不當,與侍郎何文淵俱下獄。得宥,復以上遼王貴烚罪狀,不言其內亂事,與三司官皆系詔獄。累月,釋還職。
源在刑部久,議獄多平恕。陜西僉事計資言,武臣雜犯等罪,予半俸,謫極邊。源以所言深刻,奏寢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八》)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源治政寬緩,體恤百姓。他巡按陜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請輸鈔代稅;河南旱災,他開倉賑濟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漸回歸家園。
B.魏源治邊有方,守衛(wèi)為務。他整治大同、宣府邊務,派遣、奏請更換將吏守衛(wèi),修筑軍事設施,儲備軍火,妥善安置軍民,穩(wěn)定了邊境。
C.魏源理政有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邊務時,皇帝準許他便宜行事;諫官上奏彈劾他臨邊擅自更換設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獄多平恕,亦有不當。他認為計資的建議過于苛刻,沒有上報朝廷,又因為斷案不當而入獄的經(jīng)歷。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事竣還朝,與都御史陳智相詈于直廬。智以聞,詔兩責之。
(2)得宥,復以上遼王貴烚罪狀,不言其內亂事,與三司官皆系詔獄。
江蘇名校語文文言文試題
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錢烈女墓志銘
王猷定
揚州有死節(jié)而火葬于卞忠貞祠南十五步,為鎮(zhèn)江錢烈女之墓。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日乃火。以家于忠貞祠,即其地為墓。當其死,告于父:“無葬此土,以尸投火?!备溉缙溲?。南昌王猷定客揚州,與里人談乙酉事,輒為詩文吊之。歲丙申春,其父乞余銘,痛哭言曰:“吾老人無兒,自吾女死,而老人不欲生也。城破,督師史公率兵趨東門,女決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剄,余挽其手;積薪以焚,余又奪去;結繯,絲絕,繯又斷。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藥曰:‘汝姑視緩急可也?!遍喽橹衅瑫r賓客聞者皆流涕。
又言曰:“嗚呼!吾老人十年以來,頭童然禿且盡,而視聽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然每憶吾女吞藥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戀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數(shù)刺,數(shù)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藥發(fā),喘不絕,余與老妻抱之慟,強飲以水,不死。女泣謂余曰:‘兒必死,無援兒為也。兒受生養(yǎng)十六年,父母又無男兒,不能與父母相養(yǎng)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終身。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當與母勉圖歸計耳?!瘯r注水庭中,立起,以頭投水,水淺,自頂以上不及頸,余力持之起。目瞪,口瀉水如注。是時雨甚,門外馬蹄踐血與泥,聲濺濺。比屋殺人焚爐,火四起。夜,女以紙漬水塞口鼻,強余手閉其氣,令絕。余心痛,手不能舉,又解衣帶,強母縊之,母倉卒走出。聞足擊床閣閣,嗚呼,死矣!”
猷定聞益悲,忍不銘?烈女名淑賢,父為鎮(zhèn)江錢公應式,母卞氏。公善醫(yī),活人者眾。女死后,受兵梃刃數(shù)十,不死,兵縛公欲殺,以手格之,皆仆地,反得免。卞時病甚,亦受刃,久之復蘇,人以為女之陰助云。
銘曰:三光絕,一炬烈!后土爭之土欲裂。瘞爾于忠貞之旁,麗重離以照四方之缺。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父如其言 如:依照
B.輒為詩文吊之 吊:悼念
C.女以紙漬水塞口鼻 漬:沾染
D.比屋殺人焚爐 比:等到
2.下列各項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烈女死于明朝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天后火化。因為家住忠貞祠,靠近那塊地修了墓。
B.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率領軍隊奔向東門,烈女執(zhí)意要自殺,于是持刀自殺,被家人拉住。
C.烈女由父母生養(yǎng)十六年,卻不能扶持他們到老,由此深感愧疚。
D.烈女死后,他的父親遭到棍棒兵刃數(shù)十處創(chuàng)傷,但沒死去,士兵綁著他想殺他,又用手擊打他,把他打倒在地。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藥曰:“汝姑視緩急可也?!?/p>
(2)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當與母勉圖歸計耳。
【參考答案】
黑龍江省哈六中語文文言文試題
1.D
2.D
3.(1)后來他與高郢刺探賊軍的虛實以及用來攻取的辦法,把這些情況報告給朝廷,德宗親筆下詔書褒揚。
(2)李鄘派兵二萬分別駐扎在鄆境,軍費不依賴有關部門。
河南省中原名校語文文言文試題
1.D
2. (1)事情辦完回到朝廷,魏源與都御史陳智在值班房互相責罵,陳智把這件事報告給皇帝,皇帝下發(fā)詔書,責罵了他們倆。
(2)得到寬恕,又因為上奏遼王貴烚的罪狀時,沒說跟他有關的內亂的事,和三司官員一起都被捆綁關進欽犯監(jiān)獄。
江蘇名校語文文言文試題
1.D
2.D
3.(1)我恐懼慌張不知道該怎么辦,實在沒有辦法,就把毒藥給她,說:“你姑且看事態(tài)發(fā)展的緩急情況(再做決定)也可以啊?!?/p>
(2)(家族的)老祖宗們不能祭祀,家庭的事業(yè)(或我們的籍貫)在鎮(zhèn)江,你應當與母親盡力圖謀回歸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