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頂平鋪的磚橋就是小城的城外,磚橋叫揚橋,在我五六歲的時候,這里已沒有城墻了。城墻在哪里,就在揚橋附近的泥土下面。那時,被拆的城墻是一片廢棄的廣場,離磚橋近處自然孕育成一個集市。
每個年代總會留下?lián)]之不去的聲音、氣味與色斑。我至今一想起這個曾經(jīng)的城墻集市,就會聽到一個遙遠的聲音。這聲音有點粗獷,有點油滑,甚至有點肆虐。這是一個剃著光亮頭顱的男人,他激昂而快活地唱著:
往里那個看啦,往里那個瞧……
我趴伏在一個用黑布罩著的木箱子上,那里有三個孔洞,眼晴瞄著一個孔洞,從孔洞望出去可見到彩色的圖畫,隨著光頭男人的唱腔,不停變化著,只聽唱道:
關(guān)老爺呼呼舞大刀,
紅臉呀美髯紅棕馬,
一刀砍下了蔡陽頭,
嚇著那曹兵屁尿流……
我看到了關(guān)公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畫面。光頭男人手中有一根繩子,拉一下,唱幾句,唱的內(nèi)容是與畫片相符合的。然后,再一拉就是另一組畫片,再唱起來,唱得很熱鬧,瞧的孩子很入神。通??匆淮问昼姡环皱X,那時是三分錢一個大并。三個孔洞不停地有孩子趴著看。小城的大人孩子稱這玩意兒叫看西洋鏡,或者叫拉洋片。我媽只肯給我一分錢,就能看一次。不過一次至少也能看四組畫片,有孫悟空大鬧天空、有白娘娘水漫金山、有四郎探母、有小羅成叫關(guān)等等。每次我都看得著了迷,當天夜里還會說夢話。
拉洋片的唱喊聲淹沒了城墻集市其它的叫賣吆喝聲,盡管賣五香螺絲、茶葉蛋、涼粉、油炸臭干、蘿卜、青菜、雞、鴨、魚、肉、鞋帽衣雜等等都在吆喝,且九腔十八調(diào),五花八門,起此彼伏,這呼那應(yīng),攪成一片,拉洋片的唱喊旋律獨到別致地飄蕩著。
生活中總有意外發(fā)生。那天,我姐在城墻集市大哭了一場。我姐比我大兩歲,她陪我在城墻集市玩。我看拉洋片,她去集市隨便逛逛。我姐碰上了拐子,(小城人稱拐騙小孩的壞人為拐子),拐子先是哄她說我媽叫她,我姐信以為真跟著走了,走著走著覺得不對,越走越偏僻,我姐停下腳步不走了。拐子露了兇相,要抹我姐手上的銅鐲,她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哭喊著:媽媽救我呀!拐子這才嚇得逃了。我姐在她年老之后,還常笑說著這個故事,那個拐子什么樣子巳記不起了。
拐子的事不過是城墻集市的一個小小的意外。七八年之后,我讀初中三年級。這時,城墻集市己經(jīng)被驅(qū)散,空曠的泥地被挖得坑坑凹凹,泥土下的城墻是上好的大陳磚,許多單位都派出人手來挖磚頭,據(jù)說義務(wù)勞動建一個萬頭豬場。我們初三(六)班的學生也參加了挖磚活動,事先坑已經(jīng)挖好,而且巳露出磚頭,我們只需把磚頭挖出拿到坑外。全班有序地在老師帶領(lǐng)下下了坑,坑底彌散著陳腐的氣味,這磚已有千年以上,磚大完好,而且很沉,我們須兩個人才能抬起。中途,我姨娘來叫我,說我媽要我回去,家里有事。豈料,我剛回到家就聽傳挖城墻出事,有學生被壓進去了。當場壓死的女孩叫傅錦虹,這是我們班的班長,另一個劉姓男孩,內(nèi)臟受傷,當時還好好的,一周之后死了。還有一個儲姓男該,居然毫發(fā)無損,一把大鍬擋住了塌方的重壓,且留有呼吸的空間救了他的命,之后,他在一個小鎮(zhèn)上好好地活到現(xiàn)在。班長的喪事是先辦的,這是一個比我們一班人沉穩(wěn)老成的女孩,她辦事認真,班上的孩子都信任她,覺得她像個大姐,她的死,讓全班人哭得很傷心。學校為女孩做了一口厚重的黑漆大棺材,做了一身整潔的新棉襖,在小城烈士墓園舉行了入葬儀式。許多年之后,我們這個班的同學聚會,說起這樁慘事,還潸然淚下。
小城城墻集市的凹坑殘象多年前早已消逝,現(xiàn)今這里是一條光潔的馬路叫東進路,紀念新四軍東進的不朽偉績。但,路下還有城墻。城墻集市的旋律依然不肯遠去。
(2013年5月29日上午完稿于德陽花苑墨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