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童謠伴我度過了溫馨而美好的童年時(shí)光。
那時(shí)候,我常常躺在奶奶溫暖的懷抱里,美滋滋的聽奶奶給我唱童謠。
奶奶看見貓,就給我唱:“咪咪貓,上高窯,白蹄蹄,花爪爪,上到樹上掏鳥鳥,撲楞楞,鳥飛了,咪咪貓,氣得咪咪叫?!?/p>
奶奶看見和我一般大的女孩也偎在她懷里,就問我要媳婦不,我覺得好玩,就說:“要哩!”奶奶于是就唱起來:“咕嚕咕嚕打連枷,十畝地里種紅花,一頭種的大紅花,一頭種的小紅花,兩個(gè)女娃摘花花,摘呀摘呀睡著啦,兩個(gè)相公看見啦,姨,姨,把你女娃給我吧!”然后奶奶換一種腔調(diào)繼續(xù)唱到:“我女娃還不到十七八,一雙鞋兒不會(huì)納,一朵花兒不會(huì)扎,過來過去挽疙瘩?!?/p>
媽媽做飯時(shí),奶奶燒火,我纏著奶奶唱童謠,奶奶有求必應(yīng),笑微微地唱道:“篩籮籮,掛面面,媽給旦旦做飯飯。炒蔥花,炒蛋蛋,不吃不吃兩碗碗。奶奶燒火火,旦旦看著鍋,媽媽掀開鍋蓋兒,白氣變成云朵朵,白白胖胖新麥饃,一雙筷子串兩個(gè),說著說著咬一口,燙了小嘴嘴,甜了心窩窩。”
媽媽包野菜餃子時(shí),奶奶坐在一邊摟著我唱:“一個(gè)扁扁兩頭尖,里面包的五樣鮮,下到鍋里蓮花瓣,舀到碗里翹翹船。金勺舀,銀碗端,肚皮吃得鼓鼓圓?!?/p>
夏天的晚上,奶奶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乘涼,我跟奶奶形影不離,奶奶看著月亮唱到:“月亮月亮光又光,老牛吆到山頂上,山頂上沒草,娃娃拾個(gè)核桃,砸破沒瓤,氣的娃娃叫娘。”
每天晚上,我躺在奶奶溫暖的懷抱里,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奶奶給我唱《婆婆燈》的童謠:“婆婆燈,婆婆燈,婆婆劃火柴,燈兒亮起來。左點(diǎn)一下是富貴,右點(diǎn)一下在跳舞。點(diǎn)到屋里是亮堂,照到心中溫呼呼……”
有多少次,是奶奶的童謠把我送進(jìn)幸福的夢鄉(xiāng),在我的夢境中,都閃爍著一盞美麗的婆婆燈。
有時(shí),奶奶讓我到原上去找野菜,我非要個(gè)饃饃才去。奶奶便說:“唱個(gè)童謠可行?”我高興地說:“行!”奶奶便唱起來:“我娃乖,我娃饞,提上籃籃上了原,上了原,拾個(gè)錢,買個(gè)饃饃解解饞。”
多少年過去了,如今,奶奶早已變成了家鄉(xiāng)的一把黃土。可是,奶奶那淳厚古樸的聲音卻常常回蕩在我的耳畔,奶奶唱過的那些美麗純潔的童謠,還在滋潤著我的心田。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