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光山人,畢業(yè)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來美后,在報社從事翻譯和編輯工作多年,現(xiàn)就職于紐約市皇后區(qū)圖書館。寫作以散文隨筆為主,喜歡舊體詩詞,偶有翻譯和分行作品發(fā)表。出版有詩文集多種。
抄書人
字母的縫隙間有什么樣的儀仗,
華麗帶人坐看神奇的千年。
枯干的手要從羊皮紙上,
用骨刀刮出一片可疑的藍天。
夫人們,小姐們,
你們將從腐爛的絲綢中蘇醒。
一抹紅色勾出你們的眼瞼,
再用黑曜石刻出國王的眼睛。
這是嚴冬唯一燃爐的房間,
主教的微笑還留在彩繪玻璃上。
叫拉丁文爬向遠處,
阿拉伯文己纏繞出名號的輝煌。
日子匍匐在已冷的灰燼里,
那些葡萄酒沒有白流。
只等站起身,雙手輕合,
這世界便在邏輯中化為烏有。
列克星頓大道上的金屬雕像
金屬不再使人想起革命
質(zhì)地消融,只有氣味。從昆蟲抖動的觸須上
升起,快意鬈曲,一溝殘水
映出的枝丫和碧火。那是很久之前
與陌生人的對談
唉,牙齒能在歷史上咬下
什么樣的傷痕?空余訓喻的動機
盤結在線條的轉折處
形成誘惑,成為致命的本質(zhì)
女人的影子
俯瞰于高樓之顛
想象一個世界的陸沉
一種語言的喪失,再一次
死而復活,被粗野地納入
某種邏輯,不由分說,好比鳥鳴
最后的返照
未濟
舟行不利,或死于水,死于
水上之火,但陸路
山高林密,不死于狼蟲
亦將死于熱病或盜匪
死于萬里之外的客棧
在友人的松針無休止的墜落中,死于
前人的題壁詩中,風干
孤零美麗,一個被隔絕的形容詞
我是一個詞,除了詞義
一無所有。一個被隔絕的詞
在旅行中被隔絕
那是死亡嗎,或爻的虛假蛻變?
龐大的秋天,萬物月圓之夜的投影
棲息在單一的思緒里
失眠癥患者的思緒
帶來又一個冬天沉積的枯雪
模糊的意義一再被洗刷
讓旅行結為漿果
它成熟時的顏色曾使我恐懼
它的柔軟使我厭倦
善意將顛覆萬物,在告別的門楣上
在杯酒映照的山河
一切都因之改變——
草梗既沒有折斷也沒有被拆分
數(shù)字反復,太陽分裂為十
在單純的秩序里永遠回不到起始的一點
鳥隔著帷幕歌唱
無酒的起床時分
我愛慕所有如水的黑發(fā)
我是驚遽中一張突然蒼白的臉
夏日
在等待智慧的夏日
石榴花象征了苦悶和焦慮
此刻,虛室如水
飄著筏的遺蛻
如此決絕于綠色
此岸的蟬聲猶似彼岸
說渡
其實也枉然
紅萼如帛
展開無人題贈的長卷
墨痕歷歷,浴過
千年的積雪
尚難以泯滅在在的若有所思
煩苦以至于枯裂
魚眼隱沒
空門高懸
而午夜的雷霆已降
于是俯首捧掬
一剎那一剎那
恍然驚覺竟有如此繁多之身
為琴為鶴
撫弄于綠衣恍惝之手
逸脫向晚的煙巒
而又為蟲為蟻
在被遺忘的槐蔭下徘徊
為火為冰
為色為香
被時日把玩
被每一夜的池塘飛雨催老
骨肉都融
流水洗盡橋影
最后的耳語
是最后的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