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誰也無法想到,一場賽前被人們認為勢均力敵的巔峰對決,卻以4:0的懸殊比分畫上句號。4月24日的夜晚,伴隨著主裁判的一聲哨響,4屆金球獎得主梅西黯然離開慕尼黑安聯(lián)球場,而在場地另一端,托馬斯·穆勒則與隊友們盡情享受著大勝的喜悅,他毫無疑問是這場慶典的核心人物——這位23歲的新星在比賽中獨中兩元并貢獻一次助攻,幫助拜仁慕尼黑在歐冠半決賽首回合比賽中擊潰不可戰(zhàn)勝的“宇宙球隊”巴塞羅那。
“穆勒家族”的新傳奇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雙雄會戰(zhàn)中,穆勒所發(fā)揮的作用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兩球一助的簡單數(shù)據(jù)上。整場比賽,他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和出人意料的跑位讓巴塞羅那的后防線頭疼不已。賽后,他當之無愧地被評為本場最佳球員。
面對撲面而來的種種贊譽,穆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前總有人說我踢得松懈,但是到了大比賽,我簡直欲望纏身,充滿動力。”
正如穆勒自己所言,大場面中,他幾乎從未讓人失望,成長為拜仁陣中最受信賴的戰(zhàn)士之一。這場比賽過后,穆勒本賽季聯(lián)賽和歐冠共出場36次,一共射入19球,完成12次助攻。更為難得的是,在一球千金的歐冠賽場上,穆勒攻破了所有6個對手的球門。
盡管只有23歲,但穆勒很少被人們當做一個初出茅廬的新秀。這一方面是由于他有著一副略顯滄桑的成熟面孔,另一方面他總是在比賽中表現(xiàn)出與他實際年齡不符的成熟和鎮(zhèn)定。
穆勒在德國屬于“家常姓”。在德國足球的歷史上,它也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說其平凡,是因為在德甲歷史上一共有32位姓穆勒的球員,遙遙領(lǐng)先于排名第二的施密特(22人)和并列第三的施奈德、瓦格納和韋伯(各12人)。說其偉大,則是因為有德國傳奇球星“轟炸機”蓋德·穆勒的存在,他是世界足壇屈指可數(shù)的集體以及個人榮譽全滿貫得主,一個難以逾越的足壇神話。而在他身前身后的許多位穆勒,終究難以在人們的記憶中留存。
很長一段時間里,提起足球場上的穆勒,人們唯一能夠記得的就是蓋德·穆勒。直到托馬斯·穆勒的橫空出世才打破了這一局面。身為“穆勒家族”的一員,這位拜仁慕尼黑的25號完全沒有辱沒這個傳奇的姓氏。
世界杯史上最年輕的金靴獎獲得者
作為土生土長的慕尼黑人,托馬斯·穆勒1989年出生在慕尼黑近郊,不到11歲就進入了拜仁慕尼黑青訓營,此后幾年中,天賦和勤奮讓他獲得了拜仁主帥范加爾的器重,很快被破格提拔到拜仁一線隊。2008年,年僅18歲的穆勒就在對陣漢堡的比賽中上演了德甲處子秀。
這個名字第一次被球迷們津津樂道,是在2009年3月11日,2008—2009賽季的歐冠1/8決賽第二回合中,拜仁坐鎮(zhèn)主場迎戰(zhàn)葡超豪門里斯本競技。比賽第七十二分鐘,穆勒替補上陣,并在補時階段覓得良機打入自己歐冠賽場上的處子球,將最終比分定格在7:1。從這天起,人們記住了托馬斯·穆勒這個名字,也記住了他在球場上略顯瘦弱卻跑位游離飄忽的身影。
隨后的賽季中,他受到范加爾重用,成為一隊不可或缺的球員。在他20歲生日的前一天,拜仁主場對陣多特蒙德,穆勒替補上陣梅開二度,不僅幫助球隊以5:1大勝死對頭,而且還打入了自己的德甲處子球,并被評為當場最佳球員。在他生日當天,他的偶像蓋德·穆勒難以掩飾對這位同姓晚輩的欣賞,將他欽點為自己的接班人。
但托馬斯·穆勒并沒有被早早來到的掌聲與歡呼沖昏頭腦,如今這個年代,許多年輕球員常常會因一兩場比賽的精彩發(fā)揮而被冠以“金童”的名號,隨后就因為沾沾自喜而止步不前,迅速泯然眾人。穆勒卻并沒有減緩自己進步的速度。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穆勒的職業(yè)生涯,那就是“快”。從告別青訓營到成為拜仁的主力,穆勒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而他之后的躥升速度又進一步挑戰(zhàn)了人們的想象。
憑借著在聯(lián)賽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20歲的穆勒被德國國家隊主帥勒夫召進陣中出戰(zhàn)2010年南非世界杯,并且被直接委以中場主力的重任。
這一決策在當時看起來多少有些冒險,畢竟穆勒只打過一個完整賽季的職業(yè)聯(lián)賽,此前從未有過國家隊進球記錄。對于這個安排,德國國內(nèi)到處都是反對的聲音。但在第一場比賽中,穆勒就平息了人們的質(zhì)疑,幫助球隊4:0大勝對手澳大利亞。
隨后的一個月里,廣闊而充滿陽光的南非大地成了穆勒盡情向世人展現(xiàn)自己足球才華的舞臺。在對陣死敵英格蘭的1/8決賽中,穆勒獨中兩元,將比分鎖定在4:1;隨后的1/4決賽,穆勒再進1球,用4:0的懸殊比分將馬拉多納掛帥、梅西領(lǐng)銜的阿根廷隊送回了老家。而在最后一場三、四名決賽中,穆勒打進了自己的第五粒進球,不僅幫助球隊鎖定了世界杯季軍,也使自己包攬了金靴獎和最佳新人獎,并就此成為世界杯歷史上獲得最佳射手這一稱號最年輕的球員。
在這屆世界杯上,年輕而充滿激情的德國青年軍大放異彩,新人輩出,而穆勒無疑是當中最受人矚目的一個。
托馬斯·穆勒與張揚霸氣的前輩蓋德·穆勒相比,球風并不華麗,但他信奉勤能補拙的道理,稱得上低調(diào)實用。在球場之外,穆勒也一以貫之地保持著勤懇低調(diào)的個人風格,每天折返于家與訓練場之間,行色匆匆,因為他知道,自己還很年輕,前面的路還很漫長。
德國青春風暴的領(lǐng)軍人
世界杯的火熱勢頭逐漸褪去,穆勒又回到了德甲聯(lián)賽的舞臺。接下來的時間,對穆勒來說是一段蟄伏沉潛的日子,在拜仁慕尼黑新主教練海因克斯的執(zhí)教體系下,穆勒的戰(zhàn)術(shù)地位有所下降。海因克斯一直在穆勒、克羅斯和羅本3人的取舍上舉棋不定,穆勒甚至一度淪為邊緣人。可這正是一個年輕球員在成長道路上必須面對的,穆勒并未因此怨天尤人,依舊以非常職業(yè)的態(tài)度踢好球場上的每一分鐘。
有失必有得。將近兩年并不順利的日子,穆勒雖然不再像世界杯時那樣耀眼奪目,但他的心性卻因此更加穩(wěn)重成熟,在球場上的團隊意識和大局觀也更上一層樓。而這一切,為的都是有朝一日能夠再度爆發(fā)。
2011—2012賽季歐冠決賽,拜仁坐鎮(zhèn)主場迎戰(zhàn)切爾西,始終占據(jù)場上優(yōu)勢卻遲遲無法得分。第八十二分鐘,克羅斯右側(cè)斜傳,穆勒在后門柱頭球沖頂送皮球入網(wǎng)。眼看獎杯即將到手,海因克斯卻將穆勒換下,拜仁補時階段丟球,最終點球大戰(zhàn)遺憾告負。本賽季,海因克斯終于下定決心不再搖擺,將穆勒安排在主力陣容當中。而他的表現(xiàn)也完全對得起主教練的信任——從去年對陣切爾西時得分,到今年連破尤文圖斯和巴薩的大門,穆勒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他就是拜仁乃至整個德國足球的“大場面先生”。
媒體和球迷都在越來越頻繁地拿穆勒和年長他兩歲的梅西相比——這是順理成章的。在身體條件上,穆勒優(yōu)勢明顯,他身高1.86米,比1.69米的梅西高出近一頭。在表現(xiàn)上,有人喜歡梅西的快速、靈巧、精準,也有人喜歡穆勒這種簡練、有效、勤勉的球員。但和已經(jīng)達到巔峰的梅西相比,穆勒無疑更有潛力,更有想象空間。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德國青春風暴的領(lǐng)軍人物,人們完全有理由期待,穆勒明年夏天將在巴西世界杯上有更加精彩的表現(xiàn)。
天道酬勤,各行各業(yè)皆是如此。綠茵場相信天才,更相信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