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去世已24年,國內(nèi)關于他的第一本完整傳記終于面世。
11月29日,《從紅小鬼到總書記——胡耀邦》(以下簡稱《胡耀邦》)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這本傳記詳盡地描述了胡耀邦的一生,由“紅小鬼蘇區(qū)立功”、“延安年華堪回首”、“勇闖禁區(qū)”、“執(zhí)掌共青團中央”、“整頓中國社科院”、“擔任中央總書記”、“組織領導平反昭雪冤假錯案”、“推進改革開放”幾個大板塊組成,共60余萬字。作者陳利明為這本書花費了20多年的心血。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講普通話?!苯邮墉h(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采訪時,陳利明顯得很開心,一上來就以自己的口音開玩笑,爽朗的笑聲中氣十足。76歲的他至今鄉(xiāng)音未改,說著一口濃重的湖南話。
專程采訪胡耀邦夫人
陳利明是土生土長的湖南株洲人。半個多世紀前,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參加在株洲召開的中南5省(兩廣、兩湖和江西)共青團書記會議,陳利明作為學生干部,有幸在現(xiàn)場聽到了胡耀邦的講話。“耀邦同志講話不用講稿,出口成章,幽默風趣,接連講了3個多小時,觀眾不斷地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标惱骰貞浀?。從那時起,他就開始關注胡耀邦。
1983年,陳利明調(diào)入株洲市委籌備黨史辦并任副主任,寫人物傳記成為他的本職工作之一。寫胡耀邦傳的想法,在這個時候便產(chǎn)生了。1988年2月,他開始著手采訪。為了詳盡地掌握材料,他采訪了胡耀邦的戰(zhàn)友、同事、下屬、親屬不下百人次。
歷次采訪中,陳利明“打攪”最多的就是胡耀邦的夫人李昭,他口中的“李大姐”?!暗谝淮尾稍L李大姐是在胡耀邦去世后不久,我專程去了一趟北京?!碑敃r李昭住在緊連中南海的一棟僻靜四合院里,那是胡耀邦一家自1984年起就居住的地方。在陳利明的印象中,那里“庭院深深,花草散發(fā)出淡淡的芳香??蛷d陳設簡樸,正面墻上掛著面部慈祥、表情深沉凝重的胡耀邦遺像,兩旁排列有致的書架里井然有序地放著各類書籍”。陳利明至今記得作為湖南老鄉(xiāng),李昭對他說的第一句話:“你從家鄉(xiāng)來,勞累奔波采訪,辛苦了!歡迎到我家作客。”聽著親切的鄉(xiāng)音,陳利明的拘束感消失了,心情一下子輕松起來。
就在那次訪談中,李昭向陳利明講了她與胡耀邦的戀愛、婚姻和家庭。最讓陳利明感動的是胡家次子的故事?!?945年,胡耀邦調(diào)任冀熱遼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將離開陜北,赴前線參加戰(zhàn)斗。李大姐態(tài)度堅決,要求同往。但當時她已經(jīng)懷了第二個孩子,為此不惜想做人工流產(chǎn)。夫妻倆再三商量,最后決定將孩子生下來,交給別人撫養(yǎng)。出生后,是個男孩。李大姐托在中央黨校學習時的一個同學,找到南區(qū)合作社副主任劉世昌。他只有一個女兒,正好想要個男孩,于是,欣然答應收養(yǎng)。胡耀邦對劉世昌說:‘從現(xiàn)在起,這就是老區(qū)人民和劉家的孩子了,一定要姓劉,名字也由你取?!瘎⑹啦了计?,說:‘就叫劉胡吧。’胡耀邦拍著劉世昌的肩膀,笑著說:‘那好,不過胡字要加三點水,湖水的湖。’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劉湖就在陜北黃土地上長大。13年后才被送回北京,但依然沒有改姓。從此,胡耀邦一家就有三個姓。”
為何安葬在江西共青城
胡耀邦逝世后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傳聞,關于他去世時的真實情況,以及為什么會安葬在江西共青城,眾說紛紜。帶著這些問題,陳利明又去拜訪了李大姐,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
據(jù)李昭回憶,“1989年4月8日,耀邦吃完早餐,準備去懷仁堂出席中共中央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會議,討論《中共中央關于教育發(fā)展和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會議中途,耀邦胸口有點難受,緩緩站起來,并自言自語:我胸悶,難受。坐在旁邊的人趕快將他扶回座位上。他緊閉雙眼,面如土色,不能說話。中南海保健處的醫(yī)護人員迅速趕到,接著北京醫(yī)院、北京阜外醫(yī)院和協(xié)和醫(yī)院的心血管病專家們也火速被接到現(xiàn)場。懷仁堂的一端成了臨時的搶救病房。經(jīng)專家們會診,確定耀邦患的是突發(fā)性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陣發(fā)性心房撲動、房室傳導障礙。下午,專家們認為他病情稍微穩(wěn)定,可以上救護車了,隨后被送往北京醫(yī)院繼續(xù)治療。住院期間,耀邦的病情時好時壞。4月15日清晨,他說:‘我住院七八天了,今天打掃一下衛(wèi)生才好?!磉叺墓ぷ魅藛T拿來刮胡刀,替他刮了一下胡須,梳理了一下頭發(fā)。靜躺大解后,吃了西瓜,還和我們講了話,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外邊情況怎樣?’就在這時,他突然表情痛苦,講不出話來,雖經(jīng)搶救,但已經(jīng)無力回天。”
胡耀邦離世1年又8個月后,骨灰被安葬在江西共青城?!斑@是李大姐向中央提出的,并非胡耀邦遺愿?!倍钫岩蚕蜿惱鹘忉屃税苍嵩诠睬喑堑睦碛桑骸耙?、江西是耀邦的祖籍。他的祖先世代居住在江西省高安縣,遠祖胡允欽在明朝萬歷年間才攜家眷離開故土,到了湖南瀏陽。耀邦是胡允欽的第二十代孫。索源尋祖,人們對先祖的出生地總是永懷眷戀之情。二、耀邦從小參加革命,是大家熟知的‘紅小鬼’,他在江西革命根據(jù)地工作、戰(zhàn)斗過多年,江西是他革命的發(fā)祥地。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耀邦擔任團中央書記時,對江西共青城的建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昭的要求得到中共中央的贊同。1990年12月5日,他的骨灰運離北京,由李昭和子女們陪伴著登機南飛。
這兩次采訪后,陳利明與李昭建立了長期聯(lián)系,幾乎每年都會拜訪一下。而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女兒李恒等也成了陳利明的采訪對象。《胡耀邦》出版時,胡德平對該書給予了充分肯定。
聽當事人口述歷史
和一般的領袖人物傳記不同,這部上下兩卷的《胡耀邦》沒有序言。20年里,陳利明不止一次希望找一位黨史專家或學者合作,“都被人以各種理由拒絕了”。2004年,陳利明就寫出了80萬字的初稿,隨后是漫長的修改過程。這次出版前,書經(jīng)過了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核。
《胡耀邦》其實只是陳利明所寫人物傳記中的一部。1989年2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名人傳記:《陳明仁將軍傳》。在那個年代,寫陳明仁這樣有著國民黨背景的人物是需要勇氣的。初版印了3萬冊,很快銷售一空。編輯接著約他寫程潛。1992年1月,《程潛傳》出版。在這之后,陳利明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問世,《譚震林傳奇》、《王首道傳》、《陳獨秀傳》……陳利明成了撰寫傳記文學的“專業(yè)戶”。
譚震林是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陳利明上學時,從課本上讀到譚震林寫的《學徒生活回憶》,對這位領導人的血淚童年滿懷同情,對他從印刷工一步步奮斗的人生深感欽佩。為撰寫《譚震林傳奇》,陳利明沿著譚震林走過的足跡,爬井岡山、走閩西、奔寧滬、上北京,采訪了上百人,收集了300多萬字的資料。
王首道是湖南省第一任省政府主席,曾任中南局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為了寫《王首道傳》,陳利明不僅多次訪問其本人,還拜訪了和王首道感情很深的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習仲勛向陳利明暢談了自己在1935年陜甘寧“肅反”擴大化中遭受迫害,被毛主席委派去的王首道保護的曲折經(jīng)歷。陳利明如獲至寶。
正如陳利明在《胡耀邦》后記中所說的,這么多年來,他在采訪收集資料時,一直堅持著“四勤、五不怕、六多”,即腿勤、口勤、眼勤、筆勤;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臉挨熱臉、不怕吃閉門羹、不怕壓力和阻力;多跑、多看、多問、多聽、多記、多想。陳利明一生沒有其它愛好,一不下棋,二不打撲克,三不摸麻將,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他多次向人表示,自己要“活到100歲,寫到90歲”。
“現(xiàn)在敢講真話的人太少了”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您寫的陳明仁、程潛、譚震林、王首道,包括胡耀邦,都是湖南人。
陳利明:是這樣。湖南人杰地靈,近現(xiàn)代出了很多對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從曾國藩、譚嗣同,到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左權,等等,都是湖南人;新中國的十大元帥里,湖南有3位(彭德懷、賀龍、羅榮桓);十大大將里,湖南占了6位(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陳賡、許光達)。我很為這些同鄉(xiāng)自豪。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如您所說,湖南先賢眾多,您選取人物時有什么標準?像毛澤東這樣的偉人,您為什么沒寫?
陳利明:人們太熟悉的、已經(jīng)寫了很多的我不寫。另外,我喜歡寫有爭議的。寫陳明仁和程潛時,就有人說我,你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怎么寫國民黨的將領?我就回答他們,陳明仁、程潛雖然曾在國民黨政府擔任要職,但他們又在不同的情勢下與共產(chǎn)黨有過接觸,為了民族前途、國家命運,作出了湖南和平起義的重要抉擇,為人民立了大功。新中國建立后,他們竭誠為國家作貢獻,是有歷史功勞的,怎么就寫不得!湖南人敢為天下先,我寫書時也是徹徹底底的湖南人!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寫《胡耀邦》時,您依據(jù)的材料主要來自哪里?
陳利明:除了胡耀邦的親人外,我先后采訪了他的戰(zhàn)友、部屬不下百人次,有在團中央任職過的,還有李銳、陳野萍、曾志、王照華、鄭伯克等幾位在中組部工作過的老領導。對胡耀邦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工作,任中組部部長時平反冤假錯案的事跡,主管宣傳、科研工作時的業(yè)績都進行了梳理,收集的文獻資料和筆記資料不下幾百萬字。
寫人物傳記和紀實文學必須真實,這是我的唯一信條。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您曾見過胡耀邦,又多年傾注心力寫他的傳記。您怎么評價胡耀邦?
陳利明:胡耀邦喜歡別人叫他耀邦同志,而不是官職。他待人和藹,和人交談時臉上總掛著笑容,生活不拘小節(jié)。我了解到他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3年困難時期,胡耀邦是中央委員,按規(guī)定可以吃細糧,多供應一點物資。而他總是將物資留給老母親,難得領到一些肉,自己舍不得吃,也要夾到母親的飯碗里。
他是個樂天派。前中央紀委書記李昌曾告訴過我他和胡耀邦的一件往事。1946年集寧戰(zhàn)役打響時,他們一起去前線視察。在指揮所吃飯時,敵人的飛機突然從山后飛來,子彈把胡耀邦的飯碗打得碎片四濺,人卻安然無恙。戰(zhàn)士們急忙把他倆拉進防空洞躲避。一進去,胡耀邦就對李昌說:“看來老天有眼,馬克思不讓我去報到哩!”李昌也笑了:“你這個樂天派,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他一心為大多數(shù)人考慮,不計較自己得失,自1979年至1985年的6年時間里,他親自批準平反和安排工作的高級干部和知識界名人就有6000多人。他曾說過:“建國以來的冤案、假案、錯案,不管是哪級組織,哪一個領導人定的、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改正過來。”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來形容胡耀邦,再合適不過了。
環(huán)球人物雜志:除了還原歷史,您覺得這部傳記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陳利明:讓現(xiàn)在的官員好好看看老一輩革命家都是怎么當領導的,怎么為老百姓著想的!胡耀邦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敢講真話。而現(xiàn)在,敢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