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外合作辦學是通過引進國外高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國際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中丹合作舉辦學前教育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闡述了中丹合作辦學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yè)雙語課程建設的價值、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合作辦學,學前教育專業(yè),雙語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42 — 02
中外合作辦學是通過引進國外高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國際型人才,已成為目前高校進行國際化的重要途徑〔1〕。2009年起常州工學院與丹麥VIA大學學院(VIA University College)共同舉辦學前教育專業(yè)國際課程實驗班合作項目,2012年2月獲得教育部正式批準。在近五年的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我校引進了丹麥學前教育專業(yè)先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其中引進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中有三門課程獲得學校雙語課程立項項目。在近五年的合作辦學過程中,我院教師科學合理地構建雙語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雙語課程建設價值
中丹合作辦學中的雙語課程是指在我校引進的學前教育專業(yè)課教學中改變單純漢語為載體的教學方法, 將英語運用于教學全過程之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學前教育專業(yè)素質,使教學更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雙語教學作為中丹合作辦學的基本要求,其教學效果成為影響中丹合作辦學成效的關鍵因素。
(一)雙語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
中丹合作辦學中雙語課程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讓學生盡快適應赴丹麥留學后的英語應用能力,用英文獲得專業(yè)課學分。同時作為全英語授課的學前教育專業(yè)核心課程,又要保證學生專業(yè)知識體系與國際接軌。在近五年的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效果顯著。我校合作辦學班級學生的英語四級過關率明顯高于平行班級,英語應用能力明顯提高;學生掌握了廣博的國內外學前教育領域前沿知識,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和改革意識。從2009級合作辦學班級學生出國留學學習情況來看,外語交流能力和學前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兼?zhèn)涞膶W生,在丹麥留學期間學習成績優(yōu)秀。2013年畢業(yè)回國的學生也比其他同學具有更加明顯的就業(yè)優(yōu)勢。
(二)雙語課程有助于提升合作教師的教學能力
合作辦學中我校引進的丹麥雙語課程授課教師均為丹麥VIA大學學院精心選拔的優(yōu)秀教師,而我校則為他們選派了思想素質好、教學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較強的青年骨干合作教師。雖然中外教學文化存在差異,但是他們在教學中注重交流與研討,能夠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使我校合作教師教學能力顯著提升。主要表現在教育理念上更加注重課程整合及多學科分析的方法;教學目標上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教學內容上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形式上更加注重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組織形式;教學評價上則注重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
(三)雙語課程有助于促進中丹兩國的學術交流
合作辦學過程中,中丹兩國的任課教師不僅在教學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同時還注重在學術上的交流。丹麥的學前教育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通過雙語課程建設,使我校教師有機會了解學前教育學科的最前沿知識成果,并積極致力于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的改革。同時,在開展校級之間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中,也使教師明確了在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我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有助于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
二、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雙語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較差
由于高中階段我國傳統的外語教學方法及考試制度的影響,使得學生并沒有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是多以死記硬背為主,學習英語只是為了升學和考試。而且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又是招收高考生中的藝術(音樂類)考生,這就使得學生英語水平更是參差不齊。這種現象使得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中的雙語課程難度更大,特別是對于少數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來說,對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中的雙語教學就更是不知所云了。
(二)缺乏系統完善的原版教材
在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教師都會為學生提供專業(yè)課程學習教材。而丹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并沒有某門課程學習的專門教材,往往是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參考書目和文章。這就使得我校雙語課程的合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缺少知識傳授的載體,學生也缺少預習和復習的核心教學材料。因此,缺少系統完善的教材成為影響雙語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三)教師交流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中丹合作辦學雙語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求國內合作教師具有較強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同時還要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目前的師資情況是年老教師英語水平難以勝任雙語課程的教學需要;年輕教師又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缺乏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而丹麥引進的專業(yè)課程內容往往又是跨學科的多元課程內容,所以能夠勝任雙語課程的合格師資成為影響雙語課程的又一關鍵因素。
三、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雙語課程建設策略
中丹合作辦學過程中影響學前教育專業(yè)雙語課程教學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為進一步提高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我們在多方調研,集體研討的基礎上,采取了以下對策:
(一)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學生是雙語課程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英語水平直接制約著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雙語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英語能力。有研究指出,“通過CET4考試的學生基本具備了參加雙語教學所需的英語水平?!薄?〕為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首先,我們調整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改變了大學英語開設兩年的課程設置安排,在一二年級增設了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口語、英語聽力、雅思英語、西方文化和交流與表達,同時在選修課程中要求合作辦學班級的學生必須要選修高級英語口語課程。通過短期的高強度的全英語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英語強化訓練,為雙語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其次,上述英語課程由外教授課方式,采用全英文授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再次,選聘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和英語水平較高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青年骨干教師擔任班導師,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學習活動,如英語情景劇表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參加雅思外語水平測試等活動。合理的課程設置和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活動創(chuàng)建了外語學習的良好氛圍,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二)集體研討,編寫系統完善的雙語課程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合適的教材是雙語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3〕。實施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雙語教學,一定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材。丹麥由于不是英語國家,專業(yè)課程也沒有系統完善的英語教材。每次授課過程中都是由丹方教師提供教學PPT、相關英文的教學資料和網站,為學生系統學習提供載體。但是輔助的教學資料缺乏系統性與完整性,影響了雙語教學質量。因此,我院承擔雙語課程的教師在完成09級學前教育專業(yè)引進課程基礎上,與丹麥任課教師積極磋商,借鑒國外原版教材,積極編寫課程教學的外文教材。為讓學生在掌握學前教育基礎理論基礎上,全面了解和掌握學前教育活動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合作教師還結合教學還編寫了《課程教學大綱》、《課程學習指導書》等。為學生印制了與引進課程相關的國內課程學習資料,作為促進學生預習的擴充性資料。此外,還向學生提供與課程教學相關的網站。目前,針對我校學生編寫的英語教材,使得課程內容難易適度,循序漸進,從而有利于提高了學生學習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合作教師的教學能力
師資是決定雙語課程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性因素。雙語課程教學不僅要求合作教師具有熟練運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精深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高等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雙語教學規(guī)律。因此,對雙語課程教師的引進、選拔與培養(yǎng)尤為重要。在教師的引進方面我們首先考慮復合型教師,優(yōu)先選擇本科是英語專業(yè),碩士是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在雙語課程教師選拔方面上也優(yōu)先考慮學科背景和專業(yè)方向,例如從丹麥引進的《手工藝技能》課程,我們就選派有美術學科背景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碩士生擔任合作教師;《社會教育學》課程則選拔兒童哲學研究方向的學前教育學博士擔任合作教師。在教師培養(yǎng)方面,推行中青年教師海外進修計劃,每年選派2名教師赴丹麥進修學習,補充我院雙語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力量。同時還制定管理與獎勵政策,實行雙語課程教師能力和水平資格評審制度,定期開展與外方教師的教學研討活動;實行雙語課程教師的教學崗位津貼是普通課程津貼的1.5倍,在職稱晉升、評先評優(yōu)與進修學習等方面優(yōu)先,從而調動合作教師的積極性,促進雙語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舉辦的學前教育本科教育項目歷經5年的實踐與發(fā)展,已逐漸形成合作辦學的雙語特色和國際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校到丹麥留學的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異,合作辦學班級的學生不僅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幼兒園雙語教學能力。中丹合作辦學項目的發(fā)展為學前教育專業(yè)雙語教學課程的構建和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相信在中丹雙方院校、合作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雙語課程建設效果會不斷提高。
〔參 考 文 獻〕
[1]朱蘇飛.保障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6,(02):30-33.
〔2〕韓建俠,愈理明.我國高校進行雙語教學學生需具備的英語水平〔J〕.現代語,2007,(01):70.
〔3〕吳雨川. “可編程控制技術”雙語教學實踐與探討〔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2):106.
〔責任編輯:卜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