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人際交往活動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當代的大學生所接觸的信息更加豐富,所處的社會關系也更加復雜,在人際交往中也面臨著各種問題。本文試著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一些改善人際交往的對策建議,供大學生參考,以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26 — 02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系,指通過各種交流方式以交換彼此思想信息的過程,是人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內容。在人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與人的關系是的社會關系的關鍵,個人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社會關系中,而是建立各種各樣的連結關系,如血緣關系、戰(zhàn)友關系、雇傭關系、醫(yī)患關系等;大學生所處的人際關系有親屬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等。因此,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產物,處于社會關系網中的人必然要面對人際交往這個問題。大學生處于人生的轉型時期,面對求職就業(yè)等問題,越來越感覺到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大學生肩負社會歷史使命,更要重視人際交往問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一)人際交往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研究表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能夠預測心理健康水平,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從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社交需求對個體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包括友誼、愛情及隸屬關系等。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心理心態(tài)也有利于大學生人際交往,如:自信樂觀、寬容大度、誠信友愛等高尚品質有利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與快樂。
(二)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獲得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首先,通過人際交往本身所獲得的人力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得以體現,還可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為長遠發(fā)展提供支持。其次,人際交往作為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無論是符號語言交流方式還是肢體語言交流方式,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信息互動與資源共享,使人際交往成為大學生獲取間接性、經驗性知識的有效途徑和開拓思想的重要條件。
(三)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自我發(fā)展和社會建設的有效方式。首先,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與溝通,從對方的評價中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更客觀地進行自我認知,有效地進行自我完善,促進個體成長成才。其次,人際交往不僅對自身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對社會建設和發(fā)展也十分重要。良好的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的安定有秩,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良好環(huán)境,增強群體凝聚力,集全社會合力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高等教育主要工作是大學生的理論教學,在培養(yǎng)21世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型人才時,更多地是以智商和學習成績論優(yōu)劣,而忽視了大學生情商培養(yǎng)與綜合素質提高。少有專門的課程教育大學生學習如何與人交流與溝通、如何待人接物,根據各種社會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人際交能力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學生人際交往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一)個體差異問題
內在的,自卑、怯懦、猜疑、逆反、排他、做戲、貪財、冷漠等各種心理因素都會導致人際交往問題。有自卑心理的人,自認為出生貧寒、社會地位低下,在人際交往中缺乏主動性,感到失落、壓抑、苦悶,待人冷漠、自閉自棄、表達不得體,導致人際交往障礙;有怯懦心理的膽小怕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存在的心理;有猜疑心理的人喜歡捕風捉影,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對人沒有信任感;有逆反心理的人喜歡標新立異,與人對立,有時會顛倒是非,常使人感到厭惡;有排他心理的人喜歡坐井觀天,不愿接受新事物,思想固執(zhí),心胸狹窄;有做戲心理的人把交朋友當做演戲,喜歡吹牛,難以找到真正的朋友;貪財心理的人認為交朋友就是互相利用,只占便宜不愿吃虧;有冷漠心理的人對事情漠不關心,表情孤傲,往往使他們失去很多朋友,面臨人際交往困擾。
外在的,大學生交往范圍狹窄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首先,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區(qū)域劃分范圍較小。由于學校管理、教學方法等諸多原因使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所以人際關系較單一,主要接觸人群為師生、同學;接觸中心為寢室或者班級。其次,大部分大學生缺少學生會、社團等實踐活動經驗,接觸的人情與事情少,人際交往能力得不到實踐鍛煉而越變越差。再次,部分大學生為發(fā)泄學習、工作、交往中的不滿與壓力,過分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結果使得他們的人際交往的時空范圍縮小。男生沉迷于打游戲、斗地主,女生沉迷于網絡購物、看電影,在虛幻的世界中他們顯得更加自信。
(二)家庭環(huán)境問題
橫向的方面,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現代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同齡伙伴之間的游戲與打鬧,孩童時期的人際觀念意識較少;除了學習交流外,其它交流甚少,進入大學自主管理后,在學習之余不知道怎么與同學相處。
縱向的方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愛、包辦、使孩子變得任性、缺乏集體榮譽感、對他人漠不關心;父母的言傳身教如不誠信、膽小怕事、過分批評指責等也會使孩子變得自卑、怯懦、不講信用等。富裕家庭的大學生容易孤傲,貧困家庭的大學容易自卑。
(三)學校教育問題
高校注重科學教育與理論教學,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不懂倫理道德、交往禮儀、公共關系等,理論知識不能與具體實踐有機結合,人際交往相當于紙上談兵。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缺乏,接觸僅限于課堂,課后形同陌生人,大學輔導員事務繁多也難以顧及到學生的交往問題,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大多需要成年人的引導,在人際交往中才能少走彎路。
(四)社會環(huán)境問題
社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存在誤解,有的認為大學生是高材生,什么都會,殊不知校園象牙塔里的大學生為人處事能力較差;各種社會宣傳教育與監(jiān)管也忽視了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及身心健康的關注,大學生沉迷網絡,逃避現實,卻往往陷入網絡騙局;在求職就業(yè)過程中大學生缺少溝通協調能力,處處碰壁,但很少有企業(yè)愿意錄用并培養(yǎng)這樣的大學生。
三、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對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將我們與他人的交往過程看成我們在玩的各種游戲?!痹谌伺c人溝通與交往中需要遵循游戲規(guī)則,透析人的內心世界,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分析人際關系的外在行為表現和內在心理關系,掌握大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規(guī)律,改善大學人際交往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明確要遵循的原則:第一、平等原則。同學之間人人平等,對待生活充滿自信,不因家庭貧富論地位高低與親疏遠近。第二、相容原則。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寬容以待、求同存異,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合作與沖突。第三、互利原則?!凹嫦鄲郏幌嗬??!庇紫嘣f:“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笨梢娫谌穗H交往中,應該互相了解并尊重對方的價值取向,從社會交換理論角度看,人與人之間在分配上的公平并創(chuàng)造“雙贏”的局面,更有利于維持和改善人際關。第四、信用原則。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通行證。第五、寬容原則。同學之間難免有摩擦,心胸寬廣,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建立和完善相關措施
1.大學生自身應該采取的措施
第一、在人際交往學會傾訴與傾聽。善于發(fā)泄內心的苦悶以緩解心理壓力,聆聽他人的報怨與困擾,體會同學之間的關懷,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第二、舉止文明大方。作為知識分子,應該言行得體,談吐自信。第三、培養(yǎng)幽默感。幽默風趣、活潑開朗的性格,往往在人際交往中給人以良好印象。印象管理是社會交往的一個基本事實,所有人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著印象管理,希望迎得人際交往的成功。第四、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鍛煉中,善交友,交益友,掌握建立人際關系的方法。明確良好人際關系的發(fā)展過程:注意-接觸-融合;重視人際關系的惡化過程:冷漠-疏遠-終止。
2.家庭應該采取的措施
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跟家長接觸較多,因此家庭在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中是基礎性的,父母應當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待人接物行為;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父母應該多跟孩子聯系,關注孩子的獨立生活情況與人際交往人群。
3.高校應該采取的措施
(1)發(fā)揮高校輔導員的主導作用。首先,通過個性化培養(yǎng),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次,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如開展《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人際交往的講座、討論沙龍、主題班會等,增進師生感情與同學友誼。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發(fā)展。
(2)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在非醫(yī)學類院校,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十分有必要。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大多是由心理問題產生的。通過幾年來發(fā)生的大學校園傷害事件看,大多數品學兼優(yōu)的高才生最易產生心理問題,也更應該得到學校的重視。
(3)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高校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多彩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4.社會應該采取的措施
社會宣傳、公共輿論等易對大學生的交往心理造成影響,社會可提供更多的適合大學生交往的平臺,如大型圖書館討論區(qū)、英語角等,拓寬大學生交流視野;組織大學生集體旅游活動、參與企業(yè)活動等,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建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中心,給大學生解決心理、求職和交往等問題,為大學生人際交往掃清障礙;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但不沉溺網絡、聊天交友但不上當受騙。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是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重要難題,要從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解決,但最重要的要從大學生自身找原因,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學習人際交往的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張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秦海燕.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社會,2010,(02).
〔2〕李軍,張殳.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探討〔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1).
〔3〕倪嘉波.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成因〔J〕.教育探索,2008,(02).
〔4〕劉霞,肖瀟.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對策的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2007,(01).
〔5〕李芹燕.地方高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