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后,身體就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例如,心肺的功能降低,肌肉關節(jié)的力量減小,四肢的活動不夠靈活,等等。這是生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誰也改變不了。這時,子女與親朋好友們往往會給以照顧,這是社會提倡的,也是大家愿意做的。但是,從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保健方面來說,老年人的生活若過分依賴別人,則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容易加速老年人過早衰老,不利于健康長壽。
第一,過分依賴別人,就是過早地把自己歸入無用的行列。有些人認為自己老了,不行了,是無用之人,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失去生活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愿意費心費力按自己的愛好和意志去安排生活,從而加速了身體和心理的老化,也就是生存的意識衰退了。尤其是剛從崗位上退休的老年人,完全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必依賴別人照顧,要經(jīng)常用“我不老、我還行”的心理暗示自己,一切事情盡量自己動手。
第二,過分依賴別人,容易引起抑郁癥和老年性癡呆。老年人如果能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便能夠經(jīng)常動腦、動手、動腿,使自己的活動能力增強。俗話說:腦怕不用,身怕不動。依賴兒孫們照顧自己,這樣的生活就沒有積極的意義。應該認為退休后有了自己掌握的時間,不妨培養(yǎng)一些新的興趣和愛好,加強鍛煉身體,讓自己的大腦更靈活、身體更健壯,用以預防老年人常患的抑郁癥和智力衰退。
第三,過分依賴別人,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清閑日子,不但增加了兒女的負擔,同時也限制了自己的活動,時間長了,勢必影響身心健康。所以,老年人應在日常生活中有自力更生的觀念,盡量不依靠子女和別人的幫助,少給子女找麻煩。這樣能使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得到鍛煉,有益于健康長壽。
第四,過分依賴別人,不利于疾病的康復。人老了病會增多,不管大病或是小病,都需要正確的治療和護理,才能逐漸康復。我的兩位朋友老徐和老周,去年兩人都患了腦梗死,住在了一個病房,治療一段時間后,兩人都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出院后老徐讓兒子買了一個輪椅,成天坐在輪椅上;而老周讓兒子給他買了一副拐杖,經(jīng)常拄著拐杖在外邊練走路,有時累得滿身大汗也不休息,他堅持了三四個月,丟開拐杖能獨立走路了??衫闲斓耐炔考∪庖呀?jīng)萎縮變細,無法站立和行走,只好永遠和輪椅在一塊生活了。這說明,有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本來經(jīng)過調治和功能鍛煉,是能夠逐漸恢復健康的,但過分依賴別人照顧,就會喪失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削弱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內在的抗病能力,就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和身體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