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文創(chuàng)(文化創(chuàng)意)遍地開花。35歲的陳明輝,從碩士到博士候選人(即準博士),長年參加文創(chuàng)展,接觸不少工藝創(chuàng)作者,卻有感于大家受通路所限,遂于2年前放下學者身段,開店專賣工藝品。
開店未滿1年,房東換人,陳明輝被迫遷店,重頭來過;辦展、辦講座,推小旅行,拉近消費者和工藝者的距離。也因這一路都有知音陪伴,讓他有勇氣往前走。
留著落腮胡,看上去有些粗獷的陳明輝,說話卻斯文有禮,35歲的他,是臺灣政大科管所的博士候選人,現(xiàn)任臺藝大兼任講師。長年接觸工藝創(chuàng)作者,他發(fā)覺很多工藝品受限于營銷通路;3年前,他開店“河邊生活”專賣工藝品,“這是我的一個嘗試,希望提供一個管道,讓這些創(chuàng)作者繼續(xù)創(chuàng)作?!?/p>
他舉例,“像魯凱族貼布刺繡十分有名,屏東的‘彭春林生活創(chuàng)意工房’帶著部落媽媽做貼布刺繡;苗栗‘野桐工坊’的泰雅織布,藝術價值很高,有博物館收藏;再如‘木趣設計’,他們以臺灣十二生肖系列做木偶創(chuàng)作,設計感很強,卻苦無通路,真的很可惜?!?/p>
開店強調(diào)觸感
2010年,陳明輝在臺北市溫州街開店,“扣除工作室,店面只有2坪(約6.6平方米)大,我比照辦展方式,一張桌子也能展出。由于附近有一些藝術咖啡店像女巫和Picnic等,慢慢有人注意到我們,單月業(yè)績也從二三萬元(新臺幣,下同),慢慢升到八九萬元?!?/p>
不料,年底房東突然換人,陳明輝說:“新房東在過年前幾天突然告知我不租了,要我10天內(nèi)把所有東西清空,過年期間,我都在打包?!?/p>
沒了店面,他把貨暫時堆放在家中。陳明輝有些泄氣:“爸媽一直希望我找個穩(wěn)定工作,不要開店,幸好我太太很支持我,其實,我也想過干脆轉到網(wǎng)絡,但這些工藝品,需要被看到、摸到,經(jīng)人解說,才會被認同、被喜愛,如果轉到網(wǎng)絡,摸不到、感覺不到,那會更快消失?!?/p>
講座 故事營銷
2011年5月,“河邊生活”搬到潮州街,陳明輝說:“這附近的住戶水平很高,我要的不是人潮,而是有時間可以慢慢看的客人。我在臉譜上告知搬家訊息,另外,也做成小卡,放在女巫店和Picnic咖啡等店家,告知原來的客人?!?/p>
11坪(約36.3平方米)大的店里,陳明輝陳列了1000多項商品,還擺放3張桌子,引進屏東霧臺種的咖啡;為了拉近客人與創(chuàng)作者距離,他還辦講座、推一日小旅行活動?!拔以O計拜訪三芝陶藝家吳仲宗行程,他以自己的太太為主題,創(chuàng)作出胖太太系列陶杯組,很有生活趣味,另外,還安排有機農(nóng)場和對味生活咖啡館,已經(jīng)辦了5次,還會再推?!?/p>
陳明輝直言:“目前店里產(chǎn)品8成是買斷,2成寄賣,同款產(chǎn)品我最多進5到10個,所以不致有太大庫存壓力。有時夾在創(chuàng)作者和消費者中間很累,因為我不能把消費者的意見直接反應給創(chuàng)作者,而是要想辦法提升商品成熟度,讓工藝品更為大眾所接受。例如三和瓦窯,文化性強,但一般人會覺得太重、不知它的用途,我會跟對方溝通,造型不必繁復,但須強化實用性;又好比部落織布,不容易搭配衣服,我就建議他們可以設計為披巾,方便搭配?!保ň庉?立原)
成功關鍵
附近有一些文創(chuàng)小店,店址所在有集市效果,吸引目標性顧客,加上辦講座、書展和小旅行,拉近創(chuàng)作者與消費者距離,讓顧客認同開店理念。
意 見
1.建立清晰特色:這是充滿溫暖人味的小店,建議店主可在整體陳列及商品說明上多構思,針對店鋪理念、每個品牌產(chǎn)品獨到的特色及動人故事說明,打動消費者。
2.善用網(wǎng)絡營銷:把自己看作策展人說書人,有計劃、周期性地分享各品牌產(chǎn)品故事。
3.選出主力商品:配合外在消費環(huán)境,選出主力商品,例如:夏季主打“寶島熏樟”精油,入秋天涼則推植物染布或織布圍巾;給予店內(nèi)最顯眼重要的陳列位置,營銷上最多的曝光介紹。還可與其他通路或品牌異業(yè)結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