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將軍田瞆出將,張生郊送曰:“昔者堯讓許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薄安氖妪R辭諸侯之位而不為,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薄办读曛僮愚o三公之位而傭為人灌園,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薄爸沁^去君第,變姓名,免為庶人,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薄按宋宕蠓蛘?,名辭之而實羞之。今將軍方吞一國之權(quán),提鼓擁旗,被堅執(zhí)銳,旋回十萬之師,擅斧鉞之誅,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驕士?!碧锊Z曰:“今日諸君皆為瞆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獨教之以圣人之大道,謹聞命矣。”
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蓖踉唬骸爸Z?!泵魅找?,謂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yīng)曰:‘彈之狀如彈?!I乎?”王曰:“未諭也?!?“于是更應(yīng)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瘎t知乎?”王曰:“可知矣?!被葑釉唬骸胺蛘f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蓖踉唬?“善。”
注釋:
1.出將,外出帶兵。
2.讓,禪讓。許由,上古高士。相傳堯欲以天下讓之,由不受;堯又欲召為九州長,由不愿聽,洗耳于潁水。
3.知,是,對,知道的。
4.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二子,彼此讓位而逃離國內(nèi);周武王伐商,二人叩馬進諫;及武王滅商,遂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后餓死。
5.陳仲子戰(zhàn)國齊人,兄為齊卿,仲子恥食兄祿,居於陵為人灌園。傭,受人雇傭。楚王欲聘為相,辭不應(yīng)命。
6.智過春秋晉國智伯族人。智伯率韓、魏伐趙,趙暗中與二國相約攻打智伯。智過察其陰謀而諫智伯,智伯不聽。智過便離開智伯。
7.指智過更其族姓為輔。
8.孫叔敖春秋楚人,三為令尹,施教導民,楚大治?;?,《史記》作“侮”。侮,失。不自失,知非己之罪。
9.名義上推辭它,而實際上以它為羞惡。它,指權(quán)勢。
10.呑,擁有。
11.旋回,轉(zhuǎn)動旌旗,指揮軍隊。
12.斧鉞,古代斬刑所用的兩種兵器,引申為刑罰、殺戮。
13.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餞行。
14.惠子,惠施。戰(zhàn)國宋人。先秦名家代表人物之一。
15.彈,彈弓。在近似弧形的有彈性的木條兩端之間系著堅韌的弦,拉開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彈力把彈丸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