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
大意: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會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眾的擁護(hù),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獲得成功,慈惠就能夠更好地用人。
題解:弟子子張問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了五種美德,實際上是說行仁的作用,核心內(nèi)容是“仁治天下”。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大意:君子給老百姓好處,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役使百姓,百姓卻不怨恨;自己追求仁義,卻不貪圖財利;態(tài)度安泰矜持,卻不驕傲;威嚴(yán)莊重,卻不兇猛。
題解:孔子認(rèn)為,從政需尊崇五種美德?!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從政者應(yīng)從修養(yǎng)自身做起,帶動社會良好風(fēng)氣的普遍形成。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論語·堯曰》)
大意:事先不進(jìn)行教育便加以殺戮,叫作虐;事先不告誡而要求立即成功,叫作暴;起先懈怠,又突然下令限期完成,叫作賊;同是給人財物,出手吝嗇,叫作小QJ1LeI8JRgQsNmhBZ+60FadltGPtNGnxXEAPRhokMLQ=家子氣。
題解:孔子認(rèn)為,從政還須擯棄四種惡政——“虐”“暴” “賊”“有司”。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曰:“無倦?!保ā墩撜Z·子路》)
大意: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自己給百姓帶好頭,然后再役使他們?!弊勇氛埱罂鬃佣嘀v一些,孔子說:“不要懈怠?!?/p>
題解:為政者要為天下先,以身作則。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論語·衛(wèi)靈公》)
大意:憑聰明才智可以得到官職,但如果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即使得到了官職,也一定會失去它。憑聰明才智謀得官職,又能用仁德去保持它,但不用嚴(yán)肅認(rèn)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那百姓也不會尊敬。憑聰明才智謀得官職,用仁德保持它,又能用嚴(yán)肅認(rèn)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但不能用合乎禮節(jié)的行為去實行,也不算是盡善盡美。
題解:“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然后守禮,做到這四點,做官辦事就能盡善盡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