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在中華民族的土壤中孕育、發(fā)展、成熟起來的畫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別具一格,放射出燦爛的光芒?!睹佬g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手段。”特別在國畫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在現(xiàn)代教學中拋棄傳統(tǒng)的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從而讓學生更快樂地學好中國畫。
一、在探索中學中國畫
在小學美術課正式教授中國畫以前,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中國畫。因此,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對學生來說都十分新奇。學生很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探索、學習正是美術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一系列國畫大師的水墨畫藝術作品,它特有的繪畫效果令學生十分驚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產生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分:使用的紙張比較特殊、繪畫的工具比較特殊和繪畫的顏料比較特殊這三點。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正是他們對國畫這一未接觸過的藝術感興趣的關鍵所在。讓學生自己探究自己提出的問題,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同學們針對歸納的這幾個問題,進一步思考,提出了動手試一試的想法。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如為找到宣紙的特殊性,同學們試著往宣紙上滴水、滴墨、滴顏料。通過動手做,用心觀察,同學們馬上發(fā)現(xiàn)了宣紙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滲化性。為了驗證這些設想,同學們分小組進行了試驗,產生了一幅幅頗有創(chuàng)意的現(xiàn)代派中國畫。
用探索的方式學習中國畫,同學們能真正了解中國畫這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并真正做到在興趣中學習藝術、感受藝術。
二、在故事中學習中國畫
古代中國畫欣賞在國畫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歷代的中國畫作品不但表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從側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如何讓學生體會中國畫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美術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此,用故事這一通俗易懂的方式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在《中國畫欣賞》課上,我讓學生事先分組收集感興趣的畫家、作品的故事。然后在課堂中,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組搜集的資料。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等下了課還繼續(xù)找講故事的同學問個明白。這種請學生找故事、講故事、問故事的中國畫欣賞課,真正使課堂活了起來。在故事中,同學們被畫家的偉大思想感動,為作品的巧妙構思贊嘆。如在說到宋徽宗趙佶的故事時,我又補充了北宋畫院考試的故事:據記載,有一次畫院考試出題“深山藏古寺”,這時,學生紛紛猜測該如何構圖,甚至有的學生當時就拿起鉛筆畫起草圖來了。故事中的奪魁者畫的是:云遮霧繞的深山前有一條小溪,溪邊一個和尚在挑水。很多學生聽完故事都說:我怎么沒想到呢?讓學生在故事中學中國畫,能學得更有趣,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還能更認真、更自覺地學。
三、深入生活,拓寬學生表現(xiàn)面
在小學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xiàn)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tǒng)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guī)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shù)量的兒童國畫班,采用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有的更以前輩畫家成名作品為范畫,此現(xiàn)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活,除表現(xiàn)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車、花瓶、田野的樹等靜物外,也可以表現(xiàn)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如臥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還可以表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涼晚會等。
四、用“玩”來訓練繪畫的技法
玩是每一個小學生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于繪畫,教師應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巧妙地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畫“瓶花”利用潑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然后用淡墨或水(色),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征,使畫產生漂亮的肌理效果,由水分的多少或時間的長短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xiàn)得非常興奮,而且膽子也大,在玩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水分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fā)揮的余地。這正是中、小學校的美術教育的要求,不是慣常的“抓兩頭,帶中間”的所謂“正態(tài)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以上是我對國畫教學方式方法的思考,讓學生在探索中、故事中、玩中學習國畫,可以讓學生更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自己的智慧對傳統(tǒng)藝術進行大膽的仿效、改造和創(chuàng)造,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繼往開來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chuàng)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guī)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能手?!苯處熞鹬貙W生的創(chuàng)作感受,順著他們的思維指導。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構圖,還是違反常規(guī)的審美視角,學生都是在用自己的心作畫,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多么可貴。教學工作者應該換種方式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國畫藝術,感受傳統(tǒng)藝術的強大魅力。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封閉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們墨守成規(guī)地模仿寫生,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這是有害于民族發(fā)展的。
中國畫博大精深,是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怎樣更進一步地搞好中國畫教學,使我們的民族藝術發(fā)揚光大,后繼有人,還有待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并為之不懈努力。中國畫教學應從小學低段兒童抓起,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還可以課內課外相結合,更可以將中國畫與兒童畫相結合,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體會藝術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全國中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