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教學歷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某種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閱讀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等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創(chuàng)新途徑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一般來說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其他各科成績也不會很差,原因在于他們具有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往往就是閱讀能力的外化??梢哉f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使得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素養(yǎng),這為他們的學習、成長和終身發(fā)展了奠基。但是,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一、正視教學現狀分析問題癥結
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對經典范文的閱讀教學,即讓學生學習精選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從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育教學雖然形式上開展了素質教育,但是傳統教學思想、方式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1.方式陳舊,缺失吸引力。
初中生對外界事物有一定的興趣,但是關注力和思考探究的深度不夠,需要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但是,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呵護”太多,往往采用單項的“輸入式教育”,忽視學生對本文閱讀的興趣,忽視他們的自主發(fā)現和質疑,即老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思考,或是讓學生作答,但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發(fā)現作答不準確、不嚴密的地方,就自己越俎代庖地代為思考,代為分析,代為作答。這種傾向一方的互動,使得學生沒有深入學習的興趣,因為不管自己思考的怎樣,老師都會將整理好的分析、解答進行講授,所以就沒有思考的空間,沒有深入思考的必要。如此,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被剝奪,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閱讀深入性都會降低,導致不管是什么樣的課文,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都會感到乏味。
2.內容僵化,教學過程單調。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材豐富,形式多樣,不同作品的選用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但是,一些老師卻忽視了選文的差異性,缺乏教學的整體性和全局性意識。一些老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從檢查課前預習入手,而這些預習多是一些字詞的掌握和理解,先是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簡介,然后讓學生快速閱讀概括段落大意,之后逐段分析,或是講解一些重要詞語和句子,最后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可見過程程式化,沒有有計劃地突出教學重點。如此肢解閱讀內容,久而久之,學生便習以為常,缺乏沒有整體閱讀的能力。
可見,無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是緩慢的,學生自我提高意識和想法也是被抑制的,只有在改變閱讀教學方式時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探尋提高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途徑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課堂教學應該交還給學生,老師只做好組織和引導的工作,教學生閱讀、思考,獲取有用信息,分析一些閱讀問題。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獲得學習的主動權,自主地提高閱讀能力。
1.加強信任,讓學生有閱讀整體的意識
整體閱讀,大致感受作品內容和寫作技法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在整體閱讀中意識到閱讀的重難點。我們可以先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大致把握文章內容情感,對課文的結構布局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如教學魯迅的《故鄉(xiāng)》時,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對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我們可以做一些引導,如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是怎樣的,刻畫了哪些人物,我們在閱讀中發(fā)現這些人物有什么樣的性格,哪些語文富有深意,等等。這樣學生就會知道小說閱讀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從而自主地掌握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2.注重探究,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我們應要求學生進行整體閱讀,要求他們將閱讀中發(fā)現的問題記錄下來,整理成問題,再結合對教材的初步認識進行解決。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就可以在課堂與同學交流,或是課堂上提出。如有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這篇文章寫了兩個時間段的人和事,文章的“閏土”“楊二嫂”都變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問題,思考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課文內容探討這樣人物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從而就“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變化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等,使學生感受到這篇小說揭露世風日下緣于經濟凋敝,人窮志短的社會背景;感受被侮辱、被損的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zhèn)小私有者的“楊二嫂”的形象。從他的變化中對比地表現閏土的純樸善良;“楊二嫂”的變化也表現出城鎮(zhèn)小市民的貧困,更是小說的主題的有力揭示。
另外,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如如何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和句子含義;如何抓住典型動作和語言;如何在比較中理解人物和情感,如何學會知人論世、聯系背景中提煉主旨,等等。
總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我們放手讓學生讀,需要我們指導他們學會讀,更要培養(yǎng)學生勇于思考、敢于質疑、善于合作探究的閱讀學習習慣。只要我們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確立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自主探究和合作提高的興趣和探索精神,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長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2(72).
[2]程品芳.提高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