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今年1月16日拿出了據(jù)稱是“最嚴厲的”、“美國幾代人以來最激進的控槍計劃”。注意,是“控槍”,不是“禁槍”。是不是嚴厲呢?其實也不過是呼吁禁售攻擊性武器(軍用自動和半自動步槍)、限制大容量彈匣以及調查買槍人的背景而已。
這些措施遠遠不足以解決美國面臨的槍禍。據(jù)美國自己的統(tǒng)計,每年有3萬多人死于槍下,20萬人因槍擊受傷,致死率居發(fā)達國家之首。自1963年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被槍殺以來,已有100多萬人成了槍下冤魂,超過20世紀死于海外戰(zhàn)場的美國軍人的總數(shù)。
反對持槍的美國人不在少數(shù)。有一年白宮前的空地上曾被放滿了舊鞋,象征一個個被槍殺的亡魂。這是由反對持槍的民眾團體組織的。但是,他們的聲音還是蓋不過美國全國步槍協(xié)會財大氣粗的宣傳,他們振振有詞地說,每個美國公民持有槍支,是美國憲法賦予的不可剝奪的權利。甚至顛倒黑白地說,之所以發(fā)生槍案,是因為持槍的人太少!
美國憲法是怎么寫的呢?1791年12月15日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guī)定:“紀律嚴明的民兵組織為確保一個自由的州的安全所必需,故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p>
這個條文從字面上看,持槍為的是服務于“紀律嚴明的民兵組織”,也就是說當民兵才可以持槍,而且要紀律嚴明。但是,美國步槍協(xié)會強調的是后半句,這使很多美國人產(chǎn)生質疑,并且告到了最高法院。然而2008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數(shù)對這個案子判決:不論其是否為民兵,持有槍支都是美國人的個人權利。另外,即便這條法律完全符合步槍協(xié)會的理解,那也畢竟是222年前訂的法律了,那時狂野的美國西部很難看到警察,也沒有人講人權??墒墙裉煲呀?jīng)是21世紀了,該與時俱進了吧!
可悲的是,步槍協(xié)會的勢力太大,他們用金錢操縱輿論和選舉。今天的政壇人物都不敢提禁槍的問題,歷史表明,凡是膽敢提這個問題的候選人都會落選。去年參加競選的奧巴馬和羅姆尼也對這一問題噤若寒蟬。現(xiàn)在奧巴馬這樣隔靴搔癢的措施,還要等待國會的批準,而反對聲已經(jīng)是吵吵嚷嚷。最后討價還價,能達成的妥協(xié)必然是敷衍潦草,應應景而已。
人們難以相信這樣的宣傳:現(xiàn)在的美國人都愿意持槍。不妨去問學生家長一個問題:你愿意你的孩子鄰座同學的口袋里有一支槍嗎?如果真講民主,為什么沒人敢站出來就此搞一次全國公民投票呢?
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槍這個東西不同于刀,歐洲、日本和其他絕大多數(shù)地方都是禁槍的。美國人說他們喜歡槍,根源是早年移民缺乏安全感。經(jīng)過了200多年,難道不該改改了?要改,在美國必然遇到一個“民主”問題。想改的和不想改的永遠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而美國的民主中缺少一個能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的政治權威,所以,美國要搞點改革,比中國難多了。到底哪個好?別人無權替美國人拿主意,美國人的事還是讓美國人自己去慢慢磨吧。
美國的槍禍是民主之痛,也給了我們寶貴的啟示。
(作者: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農(nóng)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