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面對題海戰(zhàn)術,聰明的人不會說“高考又不會考原題,干嗎要做無用功”之類的廢話,因為他明白,做練習題不是為了去碰上那概率微乎其微的考試原題,而是為了透過每道不同類型的題,分析出題人的考查重點,找到題目背后所隱藏的知識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我曾一度認為大量做題是毫無意義的。面對厚重的課本、龐大的知識系統(tǒng)、繁瑣的知識點,最初我只會按部就班地翻看一遍又一遍,死記硬背一點又一點。當踏上考場,陌生的題型、遺忘掉的知識點、從未見過的單詞……我不知所措了。
“其實題目都在我們做的試卷上出現過。題海戰(zhàn)術不是為了提升你遇到原題的概率,而是教你透過一粒沙看見一片海?!笨荚嚱Y束后,班主任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這話,她已說過無數遍了,唯有這次,我聽進了心里。
我選擇了復讀。
依舊是紛紛而來的練習卷,但我的心態(tài)已完全改變,我不再抱怨浸泡在題海中的苦,而想在題海中練就出“搏擊風浪”的本領。我學會了認真審讀每一道題目,標出題中的關鍵詞,再查閱題卷中出現的陌生詞匯,耐心地翻看所涉及的公式,嘗試找出題目背后所隱藏的要點,以分析每一個答案對在哪里、錯在哪里,最后,我再把課本上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寫在試卷旁。每到周末,我還會找齊一周所做過的試卷,分門別類地歸納出相同類型的題目,串聯(lián)起所有試題考查過的相同、相近的知識點,再按一定順序記錄在各科的大筆記本上。每天,再抽出部分時間,翻看筆記以溫故知新。同時,為了利用好零散的時間,我還把考過的單詞、公式等一些零星的知識點按順序記在隨身攜帶的一個小筆記本上,一有空就掏出來瞄上幾眼。
又一次,我參加學校組織的模擬考試,基礎薄弱的英語還是沒能逃脫“掛科”的困局。
這次,我開始研讀歷年高考英語試卷的題型,發(fā)現類似于“三長一短選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實在不行就選C”的答題技巧是毫不科學的。要想英語拿高分,必須有策略地應答不同類型的題目。那之后,我開始來用“三遍聽力法”反復聽練習題卷:第一遍,常速聽音做題;第二遍,看著聽力材料,慢速聽,練發(fā)音;第三遍,常速跟讀聽力材料做題;我還用“造句法”強化單項填空的語法知識;用“固定搭配法”記憶以達到靈活運用完形填空題文中出現的詞組;用“前后綴記憶法”對比記憶閱讀理解文章中詞根相同的詞匯;用“編故事法”串聯(lián)起視覺上看起來毫無相關的詞匯;用“朗誦法”通讀每張練習試卷,培養(yǎng)做題的語感;用“摘要法”記錄書面表達范文中的優(yōu)美句型,創(chuàng)建專屬于自己的寫作模板。
臨考的沖刺階段,我依然按照之前的方法分門別類地做各種類型的試題,堅持通過做更多新的練習題以查漏補缺,并鞏固記憶以往試卷上做過的難題,延伸回顧它所涉及的知識點……那一段時間,每天我都會為自己高效答完幾道試題而歡欣受鼓舞,也會為自己反復記憶一個總是被遺忘的知識點而頭疼,甚至會為找不到解題出路而失落,但我還是期待著老師發(fā)下來的各科試題卷,還是想要解開或許熟悉或許陌生的題型。
第二次,我參加高考,總成績提高了兩百分,英語單科提高了五十分。在全校名列前茅。
我沒有碰見任何一道原題,但是我明白了為什么老師說考題都在我們之前做過的試卷上出現過。那一刻,我知道——我看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