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xiàn)的內(nèi)熱癥。介紹幾種降火良方,能有效緩解上火癥狀。
胃火牙齦腫痛
主要癥狀為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干、口臭、大便稀爛或便秘、牙齦腫痛、食欲差等。胃火還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輕微咳嗽、食欲差、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中醫(yī)認為,胃火調(diào)節(jié)應(yīng)當遵循清熱的原則,要節(jié)制飲食,常吃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并且注意口腔衛(wèi)生。藥療方面,可用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門冬等瀉胃火。降火食方為鮮蘿卜汁、綠豆粥、西瓜。
肝火頭痛頭暈
主要癥狀為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兩肋脹痛、睡眠不穩(wěn)、身體悶熱、舌苔增厚。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調(diào)整情態(tài)、穩(wěn)定情緒非常重要。除了睡眠充足、心情放松外,一些簡單的藥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比如藥療方面,可用金菊花、溪黃草、夏枯草、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藥材合煎飲服,服藥時不宜吃辛辣、海腥、過膩、過酸、煎炸食品,以免火上澆油。降火食方為川貝母冰糖梨汁。適用于久咳不愈、痰熱傷肺者。另外,枸杞菊花茶也有降火療效。
心火面赤口渴
主要癥狀為心煩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煩熱、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瘡、肌膚瘡瘍。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xiàn)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心火的預(yù)防辦法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寒溫適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運動。用黃連、蓮子芯等藥物能清心瀉火。降火食方為冰糖蓮子湯和百合銀耳玉竹湯。百合銀耳玉竹湯的做法是,取銀耳30克、百合30克、玉竹30克,豬肉(豬小腿瘦肉)250克,蜜棗3枚。豬肉切塊,開水焯過備用,銀耳用清水浸透去蒂,切小朵。上料同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轉(zhuǎn)文火煲1-2小時,以鹽調(diào)味即可。
肺火咽干疼痛
主要癥狀為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降肺火可常吃白蘿卜、白木耳、大白菜、冬筍、香蕉、梨、蘋果、百合,同時多飲水,少吃肉等熱量高的食品。降肺火也可用呼吸咳嗽洗肺法,通過深呼吸和主動咳嗽,幫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增強免疫力。另外,每天主動咳嗽幾下,也是積極的保護性反射動作,能有效清潔肺部。
降火食方為豬肝枸杞湯。取新鮮枸杞50克、新鮮豬肝100克,姜適量。將枸杞去梗后洗凈,豬肝洗凈切片,姜切片待用。點火起鍋,放入冷水,水開后放入姜片、枸杞、豬肝,并滴入少許料酒。加蓋再煮15分鐘,放入鹽、雞精,滴入少許香油即可。此湯有清肝明目、涼血、減燥的功效。
(摘自《長壽》)
(責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