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惟一未建交的國家
在我國的周邊國家中,不丹是惟一未建交國。不丹號稱“雷龍之國”,它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東、北、西三面與我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不丹全國面積3.8萬平方公里,約等于600個新加坡,人口近70萬,比我國澳門特區(qū)略多一些。不丹是個王國,自2008年3月舉行首次國民議會(下院)選舉后,開始向君主立憲制轉(zhuǎn)變。
不丹雖未與我國建交,但并不影響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兩國領(lǐng)導(dǎo)人在遇重要節(jié)慶時,會互致賀電;在一些國際多邊場合也有機會見面。在聯(lián)合國,不丹在一些涉華核心利益問題上多次投票支持中國。長期以來,兩國邊境總體保持穩(wěn)定,邊民之間有互市。中國走改革開放之路,對不丹也有影響。隨著不丹旅游業(yè)的不斷興起,近年來中國民眾前往不丹的人數(shù)也在上升。
中、不有近600公里的共同邊界,迄今尚未正式劃定,邊界會談遂成為兩國之間正式交流機制。自1984年以來,雙方一直維持談判勢頭,積極探討最終解決方案,并于1998年簽署了《關(guān)于在中不邊境地區(qū)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xié)定》。
不丹對我們來說,可謂既近又遠。說近是因為它與我國的西藏自治區(qū)山水相連,就在我們家門口;說遠是因為兩國未建交,沒有直航,必須經(jīng)第三國方可抵達。從文化層面看,說近是因為該國多數(shù)民眾信奉藏傳佛教,這對我們并不陌生;說遠是因為雙方之間交往有限,同其他鄰國相比,心理上需要有個探索、認識、適應(yīng)的過程。畢竟能前往那里的人有限。那里的山山水水、風(fēng)土人情會是什么樣子?只有親臨其境方能有所了解和感悟。
繞個大圈子飛進不丹的高原機場
2010年1月,本人有幸率團赴不丹出席第19輪邊界會談。這是我首次走進這個神秘的鄰邦。
從北京出發(fā),我們選擇泰國作為中轉(zhuǎn)。我們在曼谷過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乘不丹皇家航空公司航班經(jīng)停印度加爾各答后抵達不丹的帕羅國際機場。從地圖上看,這的確是繞了一個大圈子。但因為即使在外交部工作,訪問不丹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全團人員仍很興奮。
帕羅國際機場名氣很大,蓋因其四周被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環(huán)抱,氣流變化無常。機場地面只有一條約2000米長的跑道,且無自動導(dǎo)航,起降全憑飛行員的技術(shù)和經(jīng)驗。我們那天著陸之前,機艙外面云霧彌漫,飛機先是在峽谷中盤旋,看準了機會就直插而下,落地后未見多少滑行即被“剎”住。那種體驗真是驚心動魄,異常緊張刺激。
帕羅國際機場的海拔在2000米以上。時值冬末春初,涼意明顯。特別是我們剛剛經(jīng)停了曼谷,這里的氣溫要比那里低三十多度。
不丹外秘達瓦·班覺、國際邊界局秘書長白瑪·旺楚克等高級官員專門從首都廷布趕來接機。他們同中方代表團中的一些人員是舊識,老朋友相見,熱情中又多了幾分親切。
我們一行人數(shù)不多,然而不丹方面卻安排了一個長長的車隊來接我們,而且清一色全是剛進口的高級豪華轎車。這樣的陣仗讓人有些匪夷所思。后來我才了解到,不方將于同年4月舉辦南盟峰會,新采購的汽車是為峰會準備的。
從帕羅機場到首都廷布,全程60多公里。我們的車隊一直在一條峽谷公路上行駛。公路兩邊多為巨石荒山,有時也能見到成片森林。河道比較好看,水多且清。每遇好景,我們都會請司機開慢些,拍照留念。
賓至如歸的感覺
到達首都廷布市已是中午時分。這是一個不大的城市,人口只有五萬,是全國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同沿路景色相比,這里建筑物比較集中,水源充足,樹林茂密,商業(yè)氣氛也更濃一些。我們下榻的泰姬扎西酒店既具現(xiàn)代特色又富民族風(fēng)情。一群不丹少女載歌載舞在門口迎接,她們是酒店員工亦或特殊安排,我們不得而知,但那份好客和熱情確實給人賓至如歸之感。
中午稍事休息后,我們便前往不丹王宮拜見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王宮離廷布市不遠,但屬于德欽曲林宗,這好比北京到河北的承德,但沒那么遠,路上只用了二十多分鐘。王宮坐落在一個山坡上,是一座三層古典式宮殿,一路都要拾級而上。因此,沿途擺放著一些長板凳,供行人作短暫歇息。
我們一行抵達不久,國王也很快出現(xiàn)。他氣宇軒昂,熱情友好,同我們一一握手,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有意思的是,他會見我們時座位安排是一字排開,他坐在中間,我們代表團人員分坐兩旁。這在其他國家是難以想象的。會見廳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唐卡,其畫工之精美、色彩之鮮艷前所未見。國王在讓攝影師為他和我們?nèi)珗F拍合影的同時,還不忘要求為我與他單獨拍一張。他的平易近人和開放態(tài)度使我和全團人員很快輕松起來,談話也自然、平實許多。我轉(zhuǎn)達了中國領(lǐng)導(dǎo)人的問候,表達了中方重視發(fā)展兩國關(guān)系的真誠愿望,介紹了此行主要目的等。國王對所有話題都一一作出友好回應(yīng)。他預(yù)祝邊界談判取得進展,代表團在不丹逗留愉快。會見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氣氛友好,內(nèi)容坦誠,全團人員都很高興。
接下來,我們又拜會了首相吉格梅·廷里先生。他過去擔(dān)任過外交大臣,對國際事務(wù)包括中不邊界談判情況均很熟悉。他談話誠懇,邏輯性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當(dāng)晚,我們又出席了不丹代表團團長、經(jīng)濟事務(wù)大臣坎杜·旺楚克(注:外交大臣烏金·策林身體不好,由他代理外交事務(wù))舉辦的歡迎宴會。除外交部官員外,還有其他部門一些高官作陪。宴會采取自助形式,以便大家自由交談。為活躍氣氛,不方特意安排了一個小型合唱團助興。一群個頭高挑的不丹女孩子,身著連衣長裙,持續(xù)不斷地甩袖、唱歌、跳舞,一曲接著一曲。雖然聽不懂內(nèi)容,但歡迎遠方來賓的意思已表達得足夠充分。在宴會接近尾聲時,她們干脆走下舞臺,和賓客們一起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跳邊唱,將氣氛推向高潮。
談判的氣氛很和諧
第二天上午是正式會談時間。由于雙方事先都作了充分準備,所以進行得很順利。較有特色的是會間休息。不方特意安排在院子里喝茶。盡管氣溫偏低,但在藍天白云下邊曬太陽邊喝咖啡的感覺很特別。在非正式場合,我們的話題更廣泛,交談也更自由。從中我感覺到,這個國家對中國是友好的,對最終解決邊界問題有期待,愿積極考慮加強雙方間的交往和合作。
在同所有不丹朋友交談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就是對方態(tài)度特別謙恭。不管你是表達謝意或贊美對方,他們都說無法與中國相比,無法與訪華時受到的款待相比。與此同時,他們對中國近年的情況特別是成功舉辦奧運會等很了解,對中國堅持奉行睦鄰友好政策很贊賞,對涉藏問題態(tài)度很鮮明,就是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
“寧靜致遠”與“天人合一”
是日下午系專家組開會,我便抽空到市內(nèi)轉(zhuǎn)了幾個景點。有一處喇嘛寺廟很寧靜,規(guī)模中等,白塔、佛像、轉(zhuǎn)經(jīng)筒,大致同我們在國內(nèi)藏區(qū)看到的情況相似。前來游覽的人不少。年輕人穿著相對時尚,有說有笑。有一些上了年歲的長者在虔誠地祈禱。
廷布市區(qū)有一座相對較高的山峰。山頂上正在建造一尊巨大的佛像。聽當(dāng)?shù)厝私榻B,該座大佛系由中國香港、臺灣地區(qū)佛教徒籌資捐贈,由南京鑄幣廠承造。當(dāng)時主體工程已基本完畢,但大佛全貌還未完全顯現(xiàn)。估計今后會成為廷布一景,誠如香港和無錫的大佛一樣。為一探究竟,我們讓車隊一直開到山頂。山頂風(fēng)大,景色奇好。這里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可以讓你完全靜下心來。車隊下山時,許多經(jīng)幡迎風(fēng)飄蕩,廷布全景一覽無遺。
第三天上午,我們一行結(jié)束了在首都的緊張工作之后,踏上返回帕羅的旅途。這次不丹方面選擇了一條新線路,一條名副其實的風(fēng)景線。沿途彎急坡陡,峰巒疊起,滿目盡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感覺上是越走越高,越走越深。天氣也隨時有變化,時晴時陰。越往高處,霧氣越大。終于看到了積雪和遠處中國境內(nèi)的雪山。我問陪同此處離兩國邊境還有多遠,到邊境線需走多久?對方表示路途并不遠,約100公里。但因前方已無公路,所以時間上很難說,看你是步行還是騎馬,另外也取決于天氣情況,如有大雪封山,那就沒準了。
我們一行邊走邊停,還順道參觀了不丹著名的旺杰寺廟,寺外有108座佛塔。景和、日麗、層林、遠山。到這里,才體會到什么叫“寧靜致遠”,什么叫“天人合一”。
抵達帕羅已是夕陽西下。但不方仍安排我們參觀了不丹國家博物館。博物館的墻面上有一句名言:“仇恨從未因仇恨而停止,只有慈愛才能平息仇恨,此乃永恒法則?!别^長先生特別熱情,以致我們出門時已是星斗滿天了。
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窗外早已是陽光明媚。碧空藍天下,收割過的稻田里有牛羊在走動;成排的煙柳已然開始吐青;遠處的山崖峭壁上坐落著一幢幢城堡式建筑,給帕羅古都平添一層神秘色彩。我們住的酒店里有一間三四十平米的佛堂,四壁和房頂都由唐卡裝飾。它是一個宗教和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殿堂,也是一個靜坐冥思的好去處。
喜馬拉雅山給了不丹一方青山綠水,不丹之行使我們收獲了一份寧靜和友誼。
天佑不丹,愿地球上多保留幾片凈土,多有幾個像不丹這樣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