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阿林敦(Lewis Charles Arlington)在20歲的時候來到中國,此后一直在中國工作,退休后住在北京從事寫作。作為一個在中國工作并且居住數(shù)十年的外國人,他是有充分資格評價當時的中國和中國人的。
關于中國人是否愚昧
阿林敦在著作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盡管到20世紀30年代,關于中國的書籍已卷是浩繁,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往也擴大了,但在美國和歐洲普遍流傳的關于中國和中國人的說法仍然是含糊且常常是錯誤的②。他說,中國人被說成是地球人類中“最難以理解的、不可思議的、自相矛盾的、邏輯與非邏輯的種族”,這樣的說法,也許可以用來說某些其他的種族。他客觀地指出,中國人不是怪物,而是人,具有人類活動的普遍動機。
阿林敦在真正接觸中國人之前,對中國人的印象并不好。他相信傳說中的話,認為“中國人從皇帝到最下層的稻田農夫都極其愚昧”。但是,在他親身接觸中國人之后,他的想法改變了不少。阿林敦曾被李鴻章接見,在經過一番交談后,被李鴻章安排在北洋艦隊當教練。阿林敦不止一次在他的著作中用“偉大的總督”這樣的定語來定義李鴻章。在阿林敦的文字中,李鴻章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個子高高的,一幅將帥風度,還有貴族派頭(飼養(yǎng)金魚,要人服侍等),他本性易怒,但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擁有極強的記憶力。阿林敦說他是“中國的象征”、“作惡者們的克星”和“中國的巧手”。到了北洋艦隊后,阿林敦發(fā)現(xiàn)中國水手們中“大多數(shù)都是生機勃勃且極其聰明的人”,他認為“這些性格優(yōu)良的水手”與外國海軍水手相比要優(yōu)秀得多。顯然,“中國人都極其愚昧”的傳說并不正確。
關于中國官員的評價
阿林敦隨后被轉往南洋海軍。他想回到北洋艦隊工作,在給李鴻章寫信被拒后,他與李鴻章簽訂的在北洋艦隊工作的合同在尚有—年才到期的時候被宣布無效。他無奈之下在南洋海軍工作。這一經歷被他定義為“中國式的不誠信”。在戰(zhàn)爭之后,阿林敦由于沒有領到合同里規(guī)定的報酬,對中國官員產生了極其不好的印象。他說:“我以后的經歷也向我證明,幾乎所有的中國官員,在有關錢的事情上,都與南京總督一模一樣。他們都無所不用其極地撈錢或省錢”。
對于中國的官員,阿林敦并非一概予以否定。阿林敦非常生動地描寫了丁汝昌的性格與為人,并且以同情、贊賞和欽佩的口吻記述了他英勇的故事。在阿林敦的文字里,丁汝昌是一個愛唱德國歌(就一首),挺好炫耀知識的人。阿林敦對丁汝昌性格與為人有這樣的評價:“丁,總的來說,是一個非常認真且精神飽滿的官員”,“他是個勇敢的官員,一個真正的紳士”。但是,根據阿林敦的回憶,作為副提督,丁汝昌顯然被吳提督壓制,在指揮方面無法發(fā)揮絲毫作用。如今,我們有理由相信阿林敦對丁汝昌的描述與評價是客觀的,因為根據阿林敦自己所說,“雖然他(丁汝昌)曾極力主張將我處決,想到他的悲慘結局,我原諒了他。丁,讓人回想起,在日本攻取威海衛(wèi)時,他寧肯自殺而不讓艦隊向日本投降”。在這樣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到阿林敦對丁汝昌的欽佩之情,出于這種感情,阿林敦在他的著作里,還記載了在丁汝昌靈柩旁殉情的丁夫人。
關于中國人的惡習
在清朝的海軍長期任職使阿林敦有機會長期接觸當時官兵。阿林敦對中國官兵的觀察不可謂不細致,對中國官兵和中國人的評價不可謂不深刻,盡管有些他的評價可能令我們感到刺痛。阿林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了不少他所觀察到的中國人的陋習或惡習,下面筆者總結出最主要的幾個方面。
(1)阿林敦發(fā)現(xiàn)許多中國人喜歡阿諛奉承
他說“阿諛奉承是中國人武器庫中的一種武器”。他指出,中國人常常會當面贊揚一個人而背后貶低同一個人。他指出,有外國人在場時,中國人表現(xiàn)得比較被動,因此難以揣摩他們的真實感受。
(2)阿林敦認為當時許多中國人迷信而愚昧
他在回憶1885年2月11日下午與法國艦隊的一場海戰(zhàn)時講述了“馭遠”號和“澄慶”號在石浦港被魚雷擊中沉沒的前后細節(jié)。中國艦隊官兵在臨敵前高舉戰(zhàn)神關帝塑像并向它燒香祈禱的舉動讓阿林敦感到離奇且難以理解。盡管阿林敦沒有就此進行明確的批評,但中國官兵愚昧、遲鈍的形象已經被刻畫得淋漓盡致;當時中國艦隊管理的混亂狀況也展露無遺?!榜S遠”號和“澄慶”號被擊沉后,阿林敦與一些在中國艦隊任職外國人登了岸,他們被貧窮的村民包圍。阿林敦生動地描寫了他們這些外國人如動物和“鬼”一般被當?shù)卮迕駠^的情景。他以大量注釋文字對中國人將外國人叫做“鬼”的現(xiàn)象進行了討論。他甚至斷言,“事實上,中國人把任何外國人都看成‘鬼’”。他特別指出,應該注意到,“1842年的英中條約中,對于日常官方交往的禮儀作出了規(guī)定,‘夷’字被禁止使用”。
(3)阿林敦認為巾國人辦事拖拉,官與民都自私自利
阿林敦隨艦隊在鎮(zhèn)海駐扎時,有些村民不顧官方告示出港被法國艦隊打死的事情讓他印象非常深刻。他由此總結了這樣一段話:
與以往一樣(現(xiàn)在也同樣),中國官員發(fā)布的布告沒有人去關注。中國官員發(fā)布布告,是在履行他們的指責,如果百姓不照辦,那是百姓的事,與官員無關。當官員們得到報告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或是什么慘事,或是被搶了錢,于是官員就此事發(fā)布一布告,禁止這樣的事情……等等。據我觀察,那時候中國人有時會一陣陣地顯得有點歇斯底里的勁頭(現(xiàn)在沒有到達過那樣的程度了),特別拖拖拉拉,事情就這樣一拖再拖。
阿林敦所回憶的事情發(fā)生在1885年,出版上面這些文字的時候是1931年,現(xiàn)在是2013年,可是我們不得不遺憾地說,他所寫的這段文字依然可以用來評價在當代中國和中國人。當代中國社會頻繁發(fā)生危機性事件,像食品安全案、校車事故、城市下水系統(tǒng)癱瘓等等。每次類似事件發(fā)生的時候,全社會都一股風地口誅筆伐,官方每次都一概表示非常重視,可是此后同樣的事件依然會再度發(fā)生。阿林敦的觀察與評價,敏銳地觸及了中國人在思想與行為方式上的弊病,應該說是客觀而深刻的,依然值得當代中國人深省。
(4)阿林敦發(fā)現(xiàn)許多中國人很勢利,習慣以強凌弱
他說,“中國人性格中必須根除的特有惡習之一是,一個官員的貼身下手們通常會壓制官員的其他下屬,而其他下屬很少會對此提出抗議。究其原因(不管怎么樣都涉及到延續(xù)至今的官僚體制),即每一個人都在等待自己成為上手的那一天,那時他將以同樣的方法打壓那些在他之下的人?!?/p>
他在著作中舉了一個親眼看到的例子。在這個例子里,一個士兵在火車上用左輪手槍威脅一個穿便衣的老者讓出了座位;那個老者隨后換上了軍隊長官的制服出現(xiàn)在士兵面前,士兵馬上跳起來讓了座。阿林敦還用中國人的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他還進一步指出,“在許多中國人身上,‘個人利益的道德觀’這—概念極其狹隘?!熨x人權’在他們看來沒有什么,不過是一份自私無益的契約,而實際上,相互關系就是相互蔑視”。我們不能說阿林敦是在污蔑中國人,因為我們至今還會遺感地發(fā)現(xiàn),在21世紀的中國,阿林敦所說的官本位現(xiàn)象和以強凌弱的行為依然充斥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如果中國人性格中的這種惡習不能根除,民主、平等、公正在社會生活中恐怕是難以真正普遍實現(xiàn)的。
(5)阿林敦指出中國人沒有好的衛(wèi)生習慣,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得過且過
阿林敦發(fā)現(xiàn)中國人能夠在大熱天里面朝太陽睡得很香,即便“蒼蠅在頭頂盤旋”;在中國的一些地方,苦力們可以在污水池和散發(fā)著臭氣的糞桶旁吃飯,而“吃的東西上總是叮滿了蒼蠅”,“在很多地方,尿壺放在廚房里也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他以諷刺的口吻寫道:“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中,我認為中國下層民眾的生活環(huán)境就其骯臟方面來說,可以輕易取勝”。阿林敦所描寫的現(xiàn)象,在今日中國的許多地區(qū)依然可以看到。許多中國人缺乏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與衛(wèi)生意識、環(huán)境意識是一個事實。毋庸置疑,阿林敦的指責對今日中國人依然具有警醒意義。阿林敦認為,中國人不該對惡劣的環(huán)境狀況以適者生存的態(tài)度來對待,“在現(xiàn)代文明的階段里,我們必須學習什么時間我們應該走路、吃飯或睡覺,并考慮我們應該拿多少和怎樣拿?!卑⒘侄貜娬{了人在面對惡劣衛(wèi)生狀況和環(huán)境時應該具有努力去改變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當今中國人要改變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的確要靠主觀能動性,而不能再以經濟尚不發(fā)達為借口了。
阿林敦也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了中國人不少與缺點并存的優(yōu)點,比如不怕死(阿林敦同時認為中國人也是怯懦的)、愛國(阿林敦指出這常常伴隨詭計多端和殘忍無情的行為)、不易屈服(阿林敦指出這也有消極的一面,那就是常常會假裝屈服從而習慣于虛偽)。與阿林敦所指出的中國人的惡習相比,中國人的優(yōu)點顯得真是太少了。
盡管阿林敦的觀察針對的是一個逝去的時代,但當我們在當今中國的社會生活中依然常常看到阿林敦所指出的惡習和弊病之時,我們不得不說,他的觀察與批評是深刻的。如果當代中國人無法根除這些惡習,阿林敦關于中國和中國人的評價就依然有在西方流行的事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