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好的黃昏,下了班后把車停到自家樓下,打開家門,撲面而來是孩子的嬉鬧和飯菜的香氣,以及那種專屬于家的氣息。你親吻了孩子的額頭,在沙發(fā)上坐下來,等待飯菜擺滿桌子,電視里在放著熱鬧但無聊的節(jié)目,你就這樣靜默地看了一會,然后停下碗筷,對妻子說,“我要離開這里,我要去XX城市,家里的一切都已安排好了……”
看到這兒你會大呼“這不可能”吧。是的,對于一個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的男人來說,要放棄家庭、可愛的孩子,以及舒適的生活方式,到一個未知的城市去,而且還找不到足夠強大的理由,這的確有點兒神經(jīng)病。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銀行家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就做出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抉擇。只不過,他沒有我寫得那般溫情,而是只留下一張字條,便絕情離去。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最優(yōu)秀的小說,他的好看之處在于,不但成功刻畫了以高更為原型的文學人物,而且說出了普天下很多男人都有但不敢去實現(xiàn)的夢想——為了愛好毅然放棄擁有的一切,從頭開始創(chuàng)造全新的人生,用所有世人所認可的幸福來進行置換。
思特里克蘭德讓我讀得如癡如醉,他在巴黎所遭受的苦難,他流落其它國家和城市的離奇遭遇,他最后死于瘋狂……喜歡這個角色,是因為他彌補了我性格中被隱藏的另一面,他如同一位性格充滿缺陷、卻擁有離奇魅力的朋友,你會鄙夷他、小看他、痛罵他,但無法不為他孩子一樣的心靈所感動,甚至會違心地去為他做一些事情。他的勇敢會映照一個男人的懦弱,他的執(zhí)著會讓一個男人羞愧于自己的隨波逐流。
每個男人都應該去讀一讀思特里克蘭德,讀一下這個存在于小說中的男人的心。讀他,是為了了解他,而不是學習他的行為。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做,成本太大了,大到無法承受,最為關鍵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他那種非凡的毅力。所以,懂懂他的心思就夠了,看他是如何跳出庸常生活的。作為一個男人,有太多讓自己變得庸常的理由和借口,可以向思特里克蘭德學習一下,怎樣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在美好與殘忍之間,尋找到一個中間地帶,讓庸常的幸福和心靈的歸宿互不干擾、協(xié)同存在。
只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功利了?是不是典型的想魚與熊掌兼得?來自理想主義年代的男人,一生都會在博弈中,一會兒是現(xiàn)實中要面對的灰頭土臉,一會兒是想象中的騎士風采。而這樣的博弈,也終究在“男人要實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漸漸泯滅了。中產(chǎn)階級男人,沉默的男人,壓抑的男人,家庭暴力的男人,他們時常會有一顆思特里克蘭德的心,時常會想到要留一張便條逃之夭夭,但很多無形之手,把他牢牢按在原地,就地為牢,老老實實地坐了一年又一年。
所以,還是做四分之一思特里克蘭德好了,八分之一也行,十六分之一也可。骨子里要有一點抗爭精神,要有一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精神,有一點決絕和果斷,既現(xiàn)實又文藝地活著,給自己希望,也給別人希望。
有思特里克蘭德的心,做踏踏實實的人,這是男人們與生活講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