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一位朋友、著名汽車商約翰·艾頓在一次聚會上,和丘吉爾回憶起自己的過去。他說,他出生在一個偏遠而貧窮的小鎮(zhèn),家庭不幸,父母早亡。他寄居在舅舅家,邊讀書邊打工,每天只有一頓飯吃。剛工作時,租不起房子,就在郊外的一間廢棄的倉庫里,和蚊蠅、老鼠為伴,住了一年多……
丘吉爾感到很吃驚,問他怎么以前沒聽他提過。艾頓微笑著說,一個正在苦難中掙扎的人,是沒有訴苦的權(quán)利。他感慨地說,讓人生的苦難變成自己前進道路上的財富,那是有苛刻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戰(zhàn)勝苦難。只有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苦難才是你驕傲的資本,別人聽到你苦難的奮斗歷程時,才會敬重你意志的堅強。如果你在苦難中不能自拔,別人會怎么看待你呢,會把你當成乞求施舍的乞討者。這個時候,你還會覺得自己正在磨煉品行鍛煉意志嗎?
后來,丘吉爾在自傳中寫道:“苦難是一筆財富,還是一種屈辱?當你戰(zhàn)勝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摘自《時文博覽》)
有的人在苦難面前本能地心生抱怨,并沉淪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苦難成了他意志消沉的理由;有的人在苦難中激發(fā)出巨大的潛能,總是能夠在苦難中奮起,在苦難中尋找生命的價值,在苦難中發(fā)現(xiàn)機遇,于是苦難成了他前進的動力。只有把苦難變成財富,才能使生命之樹更加郁郁蔥蔥。
適用話題:“把苦難變成財富”“永不言敗”“尋找生命的價值”等。